什么是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可能很多家长都还不了解什么叫做“讨好型人格”,也不知道这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这个词汇也是近些年才“火”起来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吃了不少亏。而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家长教育的影响。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讨好型人格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委屈自己的情绪。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达到别人满足的效果。或者是抛开自己的利益去满足他人想法。这样的人格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成长。同时也是一种不太正向的人格表现。
怎么教育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1、培养孩子自主思考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允许孩子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不是父母的傀儡,只有通过尊重和关怀才能激发孩子的潜力。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自由舒适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学会提高自主思考能力,欣赏自己的人生。
2、建立轻松的家庭氛围。
轻松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感受到轻松,减少不必要的束缚感。父母营造了和谐欢乐的家庭环境,孩子才能够生活的自在得意,孩子的眼中看到的都是世界的美好。一个拥有幸福感的孩子他的生活一定不会很差,内心的自信是油然而生的,对自己和他人都学会了尊重,更不会轻易地去讨好他人。
3、避免专制的教育方法。
有些家长给孩子规划了道路,只要发现孩子偏离了自己的轨道,便马上惩罚孩子。父母对孩子的严厉要求,会让孩子有所进步,但是,也会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变得懦弱胆小。想要让孩子勇于担当,勇敢的去面对困难,就要给孩子独立选择和克服困难的机会。同时在他们努力的时候,也不要去打击孩子的自信,以免孩子内心受挫,逐渐没有了积极性。
4、尊重孩子的想法,不随意打击、批评。
在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中,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给予一定的尊重,更加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可以不用担心受到父母的批评而放弃自己的想法表达。家长与孩子是平等的关系更加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
5、教育孩子善良,也要教孩子学会拒绝。
善良是很可贵的品格,但是并不是说就要因此而不断的妥协。适当的拒绝是正常的行为方式,与道德规范无关。学会拒绝别人也是孩子摆脱讨好型人格的有效方式。让孩子明白拒绝别人不是伤害别人,是正常的交往中常见的行为,对方也不会因为拒绝就不喜欢自己。稳定的相处关系不是迁就和妥协来维持的。
为什么会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1、家长性格导致。
不可否认,有些家长本身就有讨好型的表现,或者父母一方是讨好型人格,而孩子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悄悄地学会了。这种情况不是孩子刻意为之,只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而已。
2、家长的性格过于强势。
有些家长自打孩子出生之后,就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各处都比同龄人要强,因此方方面面都给孩子安排好了,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事。殊不知,家长越是这样做,孩子就越顺从家长的做法。因为孩子若是稍有反抗,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孩子见势不妙,自然就偃旗息鼓,以讨好家长来换得暂时的风平浪静。
3、孩子太过懂事听话。
家长们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认为孩子听话了,就是自己教育成功的表现。临出门前,家长也不会忘记叮嘱孩子一句,“听话啊!”久而久之,这句话就深深地烙在了孩子的脑海中,在和小朋友交往时,潜意识中也会时不时地冒出这句话,慢慢地就养成了讨好他人的习惯了。
02-21 16:42 查看全文> -
小孩子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其实是非常让人心疼的。这样的孩子过分在乎他人感受,胆小自卑,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惹别人不满。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日后步入社会,缺乏主见的人都很难有成就。
小孩子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1、没有自己的主见,无条件服从别人的想法。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主意,在家里听从父母的话,在外面听从别人的。即便是有自己的想法,在别人做出了决定之后就会毫不犹豫的跟随,这样能让他有一种安全感,跟着别人总是对的。如果贸然提出自己的意见,说不定会遭到别人的嘲笑,随之而来的后果是自己难以承受的。所以他坚定的放弃自我,宁愿随波逐流。
2、过于迎合别人的喜好。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是以别人为中心的,遇到事情哪怕他们自己心中千百般不愿意,但只要别人喜欢,他们也会硬着头皮满足别人的需求。因为,他们害怕一旦不去迎合别人,别人就不喜欢他了。
3、不敢对别人说出自己的喜好。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按照别人的想法亦步亦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喜欢。这种孩子压抑自己的欲望,让他们不习惯对别人说出自己的喜好。
4、无原则的接受别人的要求,不懂得拒绝别人。
“讨好型人格”顾名思义,就是想要通过讨好获得别人的好感。那么对于别人的一些要求,不管自己能不能做到,或者愿不愿意,都会无条件的答应,就是担心自己拒绝会让对方不高兴。就比如自己喜欢的玩具,别的孩子问自己要,就会毫不犹豫的给他,即便是自己再想玩也会忍着。
小孩子讨好型人格怎么改变?
1、敢于提出要求。
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如果孩子已经有严重的讨好型人格,那么对于孩子的要求,要尽量予以满足。对于无法满足的,也要肯定他们提出要求的行为,耐心解释这些要求暂时无法实现的原因。让孩子敢于迈出提要求的第一步。
2、鼓励孩子拒绝。
对于讨好型人格的孩子,父母要教孩子学会说“不”,可以在家里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故意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合情理的要求,然后让孩子拒绝。在孩子拒绝后,这些要求就不能再实施。通过这些有意识的培养,让孩子学会正确判断他人要求的合理性,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决定是否需要配合。
3、不要让孩子在严厉的环境下成长。
很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达到心目中所希望的高度,所以就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给孩子制定非常严格的计划,甚至控制孩子的娱乐和休息时间,让孩子完全没有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往往没有自己的自我意识,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很多事情都不会去和家长交流,最终导致他们失去主见。
4、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成员,所以如果家长们给孩子的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那就是最好的。同时,家长们也不要在给孩子爱的同时提出要求,不要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爱我是因为我某件事情做得好,符合他们对自己的期望。
02-22 16:40 查看全文> -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其实身边有很多类似情况:一些父母总想让孩子变听话,让孩子对自己唯命是从,还把孩子的这种“听话”当做是好事。可等孩子长大以后,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已经形成了所谓的“讨好型人格”,简直是听所有人的话,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1、多和孩子交流内心。
家长应该多和孩子交流孩子内心的想法,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也应该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不能总是关注孩子的物质条件,要知道光给孩子优渥的生活条件是不够的,孩子还需要你对他的关爱和关心。
2、教会孩子底线。
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即使是善良,也应该有底线,要教会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善良,什么事情没有必要善良。要教会孩子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帮助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展现出自己乐于助人的一面,但是千万不要没有底线,没有尊严的去帮助朋友。要知道,朋友之所以被称作为朋友,就是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连尊重都没有,又怎么会称作为朋友呢?
3、乐于接受孩子的意见。
孩子年纪虽小,但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家长不要以孩子不懂事为由,总是不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积极地接受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在家长面前畅所欲言,孩子就敢于表达自己。
4、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认可他本真的样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人性本来就是不完整的,他会犯各种各样的错,也会有无理取闹,耍小性子的时刻。家长要做到的就是,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然后去引导孩子的不良情绪,让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和解。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自然,本真的人。
5、不要让孩子通过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来获取爱。
家长要鼓励孩子成为他想要成为的样子。不要让他按照家长的想法成长。只有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自尊自强。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1、本能的去讨好别人。
正是因为希望别人快乐,所以这样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去拒绝别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往自己身上压,他们往往站在不起眼的位置,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帮助其他人,去讨好其他人,可是其实这样的他们是不快乐的。
2、什么都不拒绝。
一般来说,老好人就是一直在为别人服务。因为他们不知道要怎么拒绝别人,害怕拒绝别人之后会失去对方,所以尽管他们心里是不愿意接受做这件事情,但是口头上他们仍然会答应,长期这样下来,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乐于助人,可是他们的内心并不会快乐。
3、没有主见。
这样的孩子长期充当老好人的角色,最终会导致他们没有主见。他们害怕别人的质疑和否定,所以在有和别人不同意见的时候,他们会人云亦云,会附和其他人的看法和观点,默默地把自己的看法消化掉,时间久了,这样他们就会失去自我。
02-22 16:39 查看全文> -
7岁孩子讨好型人格怎么改正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缺乏主见,做事没有自信,容易被他人牵着走。这样的孩子日后很难成大器,确实应该尽早想办法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但父母在引导孩子时,也要进行一定的反思,大多数情况,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和家庭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7岁孩子讨好型人格怎么改正?
1、懂得拒绝,有自己的底线。
不懂拒绝,不敢拒绝的人会让自己背着很沉重的枷锁,过的很累。所以,家长从小就要教给孩子拒绝的艺术,助人为乐虽是美德,但也是在自己的能力和底线下,尽力而为。有些时候做不到就做不到,没必要勉强自己,更没必要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能勇敢的说不,会发现生活轻松很多。
2、小事上锻炼孩子做事果断些。
行事犹豫也会助推孩子形成讨好的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在小事情上养成果断行事的习惯,比如到超市购物时,面对两种差不多的商品,就让孩子在几秒钟之内做出选择,选定了,就不后悔,避免养成瞻前顾后的习惯后,遇到大事就不易处理了。
3、以身作则。
家长要有原则,不要觉得孩子讨好就是应该的,也允许孩子用这样的方式交朋友。朋友间人人平等,给孩子发言权并尊重他的意见。不拿孩子盲目和别人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不要因为面子不顾孩子内心的想法责骂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孩子做了对的事情,要多主动表扬孩子。
4、引导孩子主动提出需求。
在孩子还小时,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有些无关原则的事情,家长可以主动引导孩子自己提出来。比如,放假想去哪里玩,是逛商场还是到公园?挑选衣服时,对于颜色孩子是怎么想的?只有孩子敢于开口讲出自己的喜欢和需求,今后面对同伴时,才有胆量将拒绝说出口。
5、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你成绩好我就爱你,你不做错事,我就爱你,其实这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底气,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正常的应该是,即使孩子不优秀,父母也依然爱着孩子。
7岁孩子讨好型人格有哪些表现?
1、害怕麻烦别人。
总是怕给别人添麻烦,这其实也是讨好型人格中的一个表现。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会让别人为难,所以即使困难重重,讨好型人格的人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即使最终遍体鳞伤,也不肯张口求助。
2、总是委屈自己,迎合他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他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凡事都听别人的,每次问他的意见,他都说“我没意见”“我都行”。慢慢地,他们的存在感就会越来越弱,慢慢被忽视,最终被边缘化。
3、不懂得拒绝。
即使再不喜欢,再不情愿,也从来不说“不”!他们完全不懂得拒绝别人,在别人眼里是个典型的“老好人”,“好说话”,脾气好,性格好。实际上,这些孩子都在委屈自己,哪怕困难全都留给了自己,也会咬牙忍住,表面看云淡风轻,内心却非常压抑。
02-22 16:38 查看全文> -
如何改变孩子讨好型人格
有些家长总想着让孩子再乖一点,再听话一点,却不知道自己错误的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以后形成“讨好型人格”。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就是过于“听话”,几乎任何人的话都听,没有自己的主见,只关注他人感受。这对孩子是很不利的。
如何改变孩子讨好型人格?
1、多沟通。
沟通的过程也是传递爱的过程。对孩子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沟通才能够让他们在健康、温暖的环境中成长,从而树立健全的人格,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其在交流过程中就加强了孩子的安全感。可以每周进行1-2次深度交谈,或者进行2-3次在外度过的亲子时光。
2、给孩子“做自己”提供强大的动力。
也许我们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是一个平凡人。从为人父母的那天起,我们就要有这样的准备和认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管孩子变好,还是变差;也不管他们有没有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向成长,始终对孩子怀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给孩子做自己提供最大的动力。
3、学会爱自己。
只有能真正的爱自己,才能更好的去爱别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好好爱的人,对别人的爱也是不健康的。所以家长从小就要告诉孩子,无论何时,你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你应该爱自己,取悦自己,自己过的舒心快乐是最重要的。
4、培养孩子特长。
根据孩子的喜好,培养孩子特长,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更好地发展自己,享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养成克服困难、抵御诱惑、战胜不良情绪、提高毅力等优良品质。树立自信,也不会老是去想着如何去讨好其他人了。
5、帮助孩子会说“不”。
对自己不愿意的事说“不”不是意味着今后就不和对方打交道了,而是告诉对方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学会了说拒绝,其实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同时让对方也尊重自己,双方重新回到平等的局面开始对话。合理地说“不”并不会伤害对方,这一点家长要让孩子知道。
6、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
人都有喜怒哀乐,可是讨好型人格的人为了让别人开心,总是会拼命压抑自己的不开心和情绪,明明内心已经悲伤逆流成河,可是表面还要假装很开心,这样的人生活的太苦了。越长大越能做真实的人,是很难能可贵的,开心的时候可以大笑,难过的时候可以放肆哭一场。所以,从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让他有自己的情绪。
02-22 16:37 查看全文> -
孩子有讨好型人格怎么办
其实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存在误区,只想让孩子听话,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苛,因此,现在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也非常多。顾名思义,这样的孩子就是习惯了讨好他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以至于失去了自己的主见,也失去了人生方向。
孩子有讨好型人格怎么办?
1、给孩子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如果孩子会在不经意间说出:求你了,妈妈,让我再玩一次。这时父母应该积极地告诉孩子:如果你想玩,请你认真地告诉我要玩什么或者玩多久,不要用这种恳求的语气。如果发现孩子对别人也习惯性这样说话,不要打断他,这是他的解决方式,事后可以找时间和孩子聊一聊为什么当时会这样说。明白孩子口出此言的想法更重要,而不是直接判定孩子就是讨好型人格,这样贴标签只会让问题越来越糟。
2、引导孩子建立对自我的正面评价。
当孩子把评价自己的权利交付到他人身上时,孩子很容易产生“讨好型”人格,当孩子学会自己评价自己是,行为的驱动力变成了满足自己的诉求。
3、给孩子的成长环境足够多的安全感。
我们想要孩子做自己,就需要给孩子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成长环境。不要让孩子觉得,当他和父母意见不一致时,就会失去爱。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勇于表达自己,并给予充分的尊重与信任。
4、父母放下强权,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生活中,父母要放下强权意识,可以就发生在家庭中的大事小情,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尤其是关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大到学什么乐器,小到穿哪件上衣,都要问一下孩子,而不是替孩子做主。
5、陪伴。
对于孩子来说,再好的教育,都比不上父母用心的陪伴。几乎每一个问题小孩,都有童年时期“父母缺席”的烙印。所以再忙,也别忘了预留时间给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失去自我”倾向时,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安慰或疏导,帮助孩子做回自己。
孩子有讨好型人格的表现有哪些?
1、很害怕自己被讨厌。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非常害怕自己被讨厌,他们非常渴望别人都喜欢他,也很在意他人对他的评价。所以他们往往把真实的自己封闭起来,戴上一层虚假的面具。
2、异常的在乎别人的感受。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异常在乎他人的感受,他们的感情是非常细腻的,其他人的一点情绪波动也会被孩子所注意到。所以他们十分患得患失,希望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全部都是正面的,他们听不得一点对自己的批评,所以他们会近乎偏执的做到最好。但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人会是十全十美的呢?所以他们只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敢在其他人面前做真实的自己。
3、给别人的永远是微笑。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永远不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暴露给其他的人,即使现在自己已经非常的生气,或者是愤怒,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依旧是永远微笑着的。因为他们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不高兴,更不想让其他人被自己难过的情绪所影响到。
02-22 16:36 查看全文> -
避免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
很多家长都为孩子叛逆不听话而头疼,那是没见过形成了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这类孩子倒是不叛逆,很听话,但听话得有些过了头,为了迎合他人的感受而委屈自己,只会跟在他人身后出声附和,毫无主见。这样的孩子自然不可能获得成功。
避免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的方法:
1、让孩子正确的理解“拒绝”的概念。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拒绝是人们常见的一个行为,生活中大家都会发生拒绝或者被拒绝的情况,拒绝并不会对他人造成太大的伤害,只要拒绝是合理的,孩子就不需要背负心理负担。让孩子回想自己被拒绝的场景,明白拒绝的合理性和普遍性,都能帮孩子摆脱掉因为拒绝而产生的负罪感。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内心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因此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充分的安全感,并鼓励娃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且在任何场合都给孩子面子,不伤及幼小的心灵。因此,作为家长在孩子想做什么事情时,不要急于否定,其实只要不违背准则和法律,就可以支持他们。即便是做事情没有成功,也可以鼓励他们努力,如果取得了成功就及时进行夸奖,来帮助娃建立自信心。
3、多陪伴孩子。
父母的陪伴可以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不必过分的担心自己的行为不当而引起父母的嫌弃,在行为表达上更加的轻松自由。
4、让孩子在社交中拥有安全感。
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夸奖和肯定,孩子能够从父母的爱中得到大胆行为的勇气,培养出对于自身的自信,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当孩子对自己拥有良好的评价时,自然不会害怕别人的嫌弃,也不会过度在意他人对自身的看法,自然也就有了敢于拒绝的勇气。
5、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家长不要总让孩子“听话”、“乖”等,让娃凡事都听父母的,这样就很难让他们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其实,家长在平时可以让孩子掌握自主选择权,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决定选择,父母都不要加以限制,只要做好辅助就可以了。娃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就容易建立起自己的思维系统,并从中建立原则,且严格遵守下去,那么将来就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社会上也不容易吃亏。
6、给孩子创造宽松有爱的环境。
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他们温暖的港湾,可若家庭中充满了不和谐因素,让孩子变得谨小慎微,整天郁郁寡欢,一味讨好父母,那父母就要反思一下了。在一个宽松有爱的环境里,孩子更容易展现自己的个性,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所以,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尊重孩子,听从孩子的意见,孩子会获得健康成长,从身体到心理。
02-22 16:3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