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家庭教育帮 | 专业的家庭教育问答平台

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帮 >  如何引导孩子的厌学心理

如何引导孩子的厌学心理

时间:2024-03-14 07:50 阅读:353
  • 如何引导孩子的厌学心理

    遇到孩子不想上学、不想学习的情况时,大多数父母都会这么处理:不上学干什么?必须去给我上学!如果孩子还是不听话,甚至还会揍孩子一顿。这样做的效果是,孩子确实立即开始学习了,但明显不情愿,孩子在心里只会更加厌学,甚至还会讨厌父母。

    如何引导孩子的厌学心理?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当父母再拿别的孩子做对比时,就已经触及到了孩子的自尊心,总归起来的原因,都是家长的虚荣心在作怪。虽然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成才,但也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信,也能够有利于你们的亲子关系。

    2、培养自信。

    家长要给予厌学孩子更多的关爱,充分挖掘厌学孩子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努力向好的方面发展。

    3、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父母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对孩子进行开导,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4、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每个人都有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学生的责任就是学习。只有掌握了知识将来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做出贡献。知识可以创造一切,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告诉孩子,态度决定成败。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只有努力刻苦的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做优秀的学生,这就是作为学生的本分。

    5、家长以身作则。

    兴趣是人们开展活动的最大动力之一,如果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要想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家长本人要对学习很有兴趣,平时家长要陪孩子看看书,偶尔与孩子讨论一些阅读感想;在旅游的时候,多跟孩子聊聊历史、地理和当地的文化。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喜欢学习,孩子大多都对知识抱有极大的兴趣。

    6、带孩子去体验生活。

    带孩子去体验生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的孩子觉得读书太累、太辛苦的话,就可以给孩子请一天假,让孩子做一些比读书还要累的活,在孩子做的过程中,家长就可以问孩子现在觉得读书还累吗?这时我相信很多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读书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了。孩子只有懂得学习是能够给他带来很大前途的,自然也就会努力的学习了。

    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1、讨厌某一个老师。

    孩子对于不符合自我认知,或不被自我接纳的老师这个个体,会有一种强烈的对抗。厌学可能是因为讨厌某一个老师,因为讨厌老师,所以讨厌某一学科,最后导致厌学。

    2、孩子有畏难情绪,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

    这是孩子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一般在刚入学,或到了某个年级节点学科增加。而父母没能觉察到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造成孩子学习上的阻力。让孩子产生越来越学不会,越来越难的障碍,于是逐渐形成厌学情绪。

    3、心理不成熟、压力。

    生长在应试教育严重的今天,属于孩子的自由空间少,导致不会沟通,把各方面的困难压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内向,注意力偏差而导致厌学。

    11-04 22:56 查看全文>
  •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管理

    孩子和成人一样,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发脾气也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好情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地管理情绪呢?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管理?

    1、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识别

    只有自己意识到情绪的存在,才能够更好地管理情绪。当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家长是可以很容易从他们的具体表现上识别出来的,然而孩子却是当局者迷,他们往往意识不到情绪正在产生。所以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识别情绪,每当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的时候,就立刻提醒他们,让他们产生识别的意识。

    2、引导孩子合理表达情绪

    父母必须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比如要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通过与他人沟通,直接表达自己看法。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情绪通过一些安全的方式适当地表达出来,如此一来,被释放过的情绪就会重新回到范围以下,从而让各种调控手段发挥效果。至于安全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在封闭空间里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方式进行生理表达,也可以是找亲近的人倾诉和交流。

    3、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通过改变认知来调节情绪,也就是对引起情绪的事物进行重新评价,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而让同样的事物令孩子产生不同的情绪,以起到调和作用。二是转移注意力,也就是让大脑不再思考引发这种情绪的事物,从而让情绪得到调控。

    03-14 07:50 查看全文>
  • 如何引导孩子的理想

    人生追求可以使人战胜惰性,唤醒自身的潜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父母只有帮孩子从小树立起宏伟的人生追求,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孩子才会充满热情,克服许多困难和挫折,最终梦想成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何引导孩子的理想?

    1、名人故事激励孩子树立理想

    父母希望孩子不贪玩,主动学习,就要给孩子多讲人生的追求和意义,用名人榜样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起自己人生的目标,使孩子认识到只有从小树立宏伟的人生追求,成长中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最终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学习。

    2、父母为孩子树立追求的榜样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孩子从呱呱坠地,一直到长大成人,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而这个阶段正是孩子爱模仿的时候,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在不自觉中就能学会,要想使孩子树立起宏伟的人生追求,父母首先自己就要有目标,有追求,行为上努力上进,这样孩子才会学习父母的勤奋刻苦,为自己定下目标,将来才会有所收获。

    3、帮孩子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宏伟的人生追求之后,为了使孩子达到大的目标,还要时刻关注孩子心里的想法、学习情况,帮孩子去分解目标,逐个实现。孩子因为小目标实现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就会继续努力,朝着下一个目标奋进,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接近大目标,直到最后实现理想。

    4、鼓励孩子脚踏实地,马上行动

    孩子很容易在受到激励的情况下编织理想,,憧憬追求,但如果缺乏行动,一切都将付诸东流,所以,父母帮助孩子树立了远大的目标还不够,还应关注孩子将目标转化为行动,督促孩子立刻行动,不懈地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停止,才能促使孩子最终把理想变成现实。

    5、和孩子一起描绘未来的自己

    孩子对形象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印象深刻,如果想要孩子明确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坚持下去,家长们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描绘未来的自己,或是成为一名教师,或是成为科学家,或是成为音乐家…

    6、告诉孩子理想不是空想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理想不是空想,是需要经过努力奋斗,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实现。要告诉孩子,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02-01 13:55 查看全文>
  • 如何引导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优秀人才所必备的条件,现代社会也越来越青睐拥有自信的人。但自信心并不是天生都具备的,那些不畏惧挑战、敢于迎难而上的自信孩子,其实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引导。那么,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孩子变得乐观自信?

    如何引导孩子的自信心?

    1、提高孩子自身的专注度。

    父母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自身专注度。不能让孩子有过度依赖父母的心理,让孩子孩子独立起来,可能刚开始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质量不高,但是在孩子自己动手过程中却能锻炼他的专注度,如果最终完成了还会增强自信心,让孩子变得独立自信起来。孩子做事情的专注度提高了,做事情成功的概率就高了很多,孩子也会慢慢的建立自信心,认可自己的价值。

    2、不代劳。

    我们看到孩子弄得一团乱时,是不是忍不住帮孩子打理好一切?请父母们千万要忍住。不代劳也是引导孩子的自信心的一种方式,多一点耐心,停下来等一等孩子,相信他可以越做越好。

    3、发挥孩子的优势。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孩子都有特长和爱好,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自己的孩子好好爱,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盯住孩子的优势好好发展,一枝独秀。孩子在某一学科或者业余爱好上突出发展,获得极强的自信心,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由点到面,进而发展到其它方面,自信心和个人综合能力慢慢增强。

    4、不滥表扬。

    多余的表扬和夸赞,这些孩子到底需不需要?答案是不需要。被夸着长大的孩子,会对表扬形成依赖,渐渐会成为孩子的行为动机。当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优秀的孩子很多,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比不过别人时,自信心会马上垮掉。不要滥表扬,不要滥比较。

    5、树立一个职业愿景。

    孩子学习的天赋和兴趣以及出众的学习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可以问问孩子:“长大后你想干什么?”让孩子有一个职业愿景,进而想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做出哪方面的努力,并为之付诸行动。让孩子想象实现理想的样子,这样孩子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会更有内驱力和目的性,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脚踏实地,更有自信心。

    6、引导孩子接纳认可自己。

    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孩子接纳认可自己,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让孩子慢慢建立自信,认可自己的价值。父母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在生活中要多鼓励孩子的优点,让孩子不断把自己的优势扩大,协助孩子在某一方面建立比较稳定的自信,随后鼓励孩子多多去尝试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其他领域也可以突破自己。

    12-15 11:44 查看全文>
  • 如何引导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出现做事不积极的情况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的纠正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他的承受力会变差,对他未来的生活没好处。

    如何引导孩子的积极性?

    1、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如果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而任由孩子为所欲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没有界限的主动性,往往会让孩子对妈妈形成牵制和操纵。为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妈妈可以给孩子制定界限和规矩,让孩子知道有些界限是不可以突破的。

    2、提高孩子的承担能力

    孩子年龄小时,家长认为孩子没有承担能力,总是为他包办一切。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如果遇到难题,总是将问题抛给家长,自己不解决,也不用承担责任,慢慢的孩子遇事就会失去积极性,长大后做事也会没主见,承受能力也会差。培养孩子承担能力,可以从小事做起,比方孩子上学时,可以让孩子自己背书包,锻炼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太依赖家长。

    3、让孩子多挑战

    许多家长处于对孩子的爱,经常会溺爱孩子,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不愿孩子挑战自我,总认为孩子承受能力差。当孩子生活中缺乏挑战时,慢慢的他就不愿突破自我,做事会缺乏兴趣,没有积极性。孩子成长中,如果不断的突破自我,能增加自信心,还能增加做事的乐趣。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加比赛,让孩子在比赛中越挫越勇,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的积极性。

    4、多鼓励孩子

    家长会让孩子做事情,但是孩子如果做错了,就会批评他。孩子付出了劳动成果,却没有得到父母的夸赞,会打击他做事情的积极性。因此,当孩子做事犯错时,家长不要一味否定,先给予肯定的夸赞。

    5、父母要给孩子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特别是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动手的机会,如果家庭和学校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行动的欲望,这不仅能开拓孩子的思维,还能加强他们对书本知识的转化,加深记忆和理解。

    6、多设立小目标

    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制定小目标,当孩子完成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孩子会更积极的进入下一个小目标,这一过程能够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再遇到问题,他会用积极的态度处理事情,并不断突破自我,在快乐中成长。

    7、激发兴趣

    如果想让孩子拥有主动性,父母以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就要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主动性的前提。那么,该如何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呢?首先,兴趣与好奇心密不可分,好奇让孩子产生探究的兴趣。所以,当孩子对某件事物或某种现象表现出好奇时,父母就要注意了,一定要鼓励他们探究真相和发掘原因,让他们的好奇转化为深厚的兴趣。

    12-10 17:10 查看全文>
  • 如何引导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如何引导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1、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

    2、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哪怕是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缺陷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理智的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

    3、教会孩子扬长避短,学会心理补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

    4、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有的孩子之所以变得越来越自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使孩子常常受到批评与指责。长此以往,孩子每做一件事,他在潜意识中总会对自己做出否定的结论。

    孩子为什么有自卑心理?

    1、常拿孩子和别人进行比较

    这好像是所有父母的通病了,家长通常只对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提出表扬,并让自家孩子多学习,而选择性忽略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以己所短比别人所长,结果自然是伤了孩子的心。

    2、来自社会的压力

    无忧无虑更适合形容千禧年之前的孩子,现在的孩子甚至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站到了赛场中间。他们不仅要承受繁重的课业负担,也被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强大的竞争压力。

    3、父母对孩子期待过高

    很多家庭将上一代未完成的事业寄托于下一代来完成,强加给孩子的意愿往往是不合理的,超出孩子能力范围内的,期待过高却无法达成,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10-28 22:21 查看全文>
  •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心理健康

    多数父母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发育,也观察孩子的种种动向,并十分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和说话方式。父母就更应该在重视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为孩子的心理发育打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并及时为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梳理。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心理健康?

    1、对孩子要有适度的期望

    每个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总是会支配或者指责孩子,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孩子心理上及人格上发生扭曲。对孩子期望值太多的话,支配就会越多,让孩子内心变得很脆弱,当稍微受到挫折和失败时会直接半途而废或者丧失创造性。正确的面对孩子的过错以及失败,冷静的面对一切,对于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破口大骂,不然会伤害其自尊心。

    2、不要太严厉的对待孩子

    太严厉的管教或苛求,甚至打骂辱骂这些方法,很容易让孩子变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一旦过界,稍微大一点以后,孩子就会出现离家出走、暴力反抗等行为。

    3、不强行勉强孩子

    这种勉强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孩子在面对一件事情,使尽全力都无法完成或达到目标时,父母千万不要揠苗助长的认为,使劲鼓励他并要求他一定要突破自己,勉强去达到。

    4、不过分关心

    这一点容易出现在母亲身上。母亲的过分关心和纵容,容易让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不把他人看在眼里的,自高自大的人。

    5、给孩子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居住房间,要保持干净和卫生,让孩子内心能感觉到舒适。可以在孩子房间内挂置地图或字画等,房间内放置书架,让孩子遨游在书本的世界中。若是有条件的话,应该给孩子提供光线充足且安静的房间。一些家长工作比较繁忙,没有时间收拾家务,这样会约束孩子的身心发展。

    6、放手让孩子勇敢尝试,鼓励他们独立

    这一点是很多父母都做不到的。父母总是希望帮孩子把一切事情打点好,孩子只需要学习就行了,其他不用操心。但事实上,当孩子有独立自主能力的时候,父母就应该鼓励孩子更多地与同年龄人在一起生活、学习、玩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法。

    7、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虽然孩子社会和生活经验很少,但是要学会尊重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犯错时,不能在众人面前训斥,不然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让其失去自尊心。多发现孩子的发光点以及微笑,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

    10-26 20:37 查看全文>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