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家教百科 > 智慧育儿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

智慧育儿2023-02-07 15:45:48

其实每位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如果遇到个脾气不好,容易暴躁的孩子,甚至还很难调节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作为母亲,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异于是在经历一场修行。相信很多妈妈对此都深有体会。但具体要如何修行,最后又要修行成什么样子,很多妈妈却并没有想清楚。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就会当妈妈的人,可是我们却在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的时候就当了妈妈,甚至没有任何岗前培训,我们却要承担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的前期所有教养问题。网上有关于妈妈的五个层次论,最高的层次是妈妈随着孩子的成长自体也不断的成长,和孩子一起共同进步,修得自己的人生和境界更加圆满。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首先要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

情绪失控对人思维的引导是极其负面的,爆发坏情绪时,我们的头脑往往是不可控的,能想到的也是一些负面的话语,做出的也是一些偏激的行为。比如很多孩子之所以被打骂,就是因为坏脾气导致妈妈想不到其他的好方法,能让自己最快速地排解心中怒气的方法,只有打骂。

教育从来都不是靠盛怒之下的吼叫来解决的,因为很多吼叫的内容只是在不断地将孩子出的问题摆出来,然后要么翻旧账,埋怨孩子不思进取;要么就进行直接的打击,将孩子批驳得一无是处。显然这些内容都不能令孩子感受到教育的意义,他只接收到了一阵语言的暴风雨,忍受了一次心灵的强烈刺激,陷入一种无助与悲伤之中,还有一部分孩子也因为被否定而陷入另一种暴怒之中。

由此可见,你的坏脾气只能让你自身变成一个暴怒的“野兽”,没有理性的判断,没有值得人信服的言语,在这时你所开展的教育,已经不能称之为教育,说得残酷点,而只能叫“施虐”了。这种对心灵的伤害,对任何人都是难以忍受的,更别说是孩子。唯有情绪平和,才能看得见问题,说得出道理,拿得出温情,理得出智慧。教育更需要如此。

其次,在这场修行路上,我们要记住要孩子的初心。

每天,我们催促着孩子们快吃饭、快洗澡、快睡觉、快起床,警告他们别玩玩具、别乱丢东西、别和人吵架、别学习偷懒。孩子们是最真实纯洁的,他们的双眼可以看出我们脸上的不快乐。他们也发现,只有在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开始自主学习、做作业、练钢琴时,我们才偶尔露出会心的笑容。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快乐,忘记了生活的美好初衷。我们甚至认识不到自己不开心,自认为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啊。但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和孩子在一起时我们脸上根本没有快乐,只有焦急、忧虑、催促和不耐烦。我们看着表,告诉孩子还有十分钟;我们黑着脸,警告孩子“我数1、2、3”;我们忙着工作,拒绝孩子请求让他们自己玩;我们盯着手机,推开孩子让他们不要烦我们。

我们也知道应试的教育、单调的练琴是不快乐的、是不正确的,但我们还是不由自主地看见孩子自己学习就高兴,看见孩子分数不错就自豪,看见孩子努力练琴就舒心。最后还是把孩子们放入社会的模具里,固定他们的生长。我们匆匆忙忙,但我们却心不在蔫,心神不宁。我们的身体在这里,但心却在别处,被愤怒、沮丧、希望或梦想所占据,我们并没有真正地活着。

请感激我们的孩子,感激他们纯真的抱怨,感激他们提醒我们思考“为什么要孩子?”,感激他们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快乐。

最后,孩子带给一个母亲的成长,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陪伴的是孩子,成长的却是自己。当一个小生命来到你的世界,他用陌生而好奇的眼睛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个世界,然后蜷进你的怀里,那么需要你、依赖你,比任何人都更渴望拥有你的呵护与关心时,你就学会了爱与责任;当孩子到了叛逆期,稍有不顺便对你大发脾气,你会怀疑那个原本可爱的孩子哪里去了?你也会陷入迷茫,但最终你会从迷茫中走出来、看明白,那是孩子必经的成长之路,于是,你学会了包容与理解,学会了尊重与等待;当他淘气贪玩不好好学习的时候,你也许会训斥他,但却无济于事,最终你找到了破解的办法,那就是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影响他,于是,你得到了更好的自己。当你因孩子身上不能容忍的缺点而恼怒时,你不应责难孩子,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你的问题,不过是你的问题折射在孩子身上而已,那么,你需要好好反省,那正是你修正自己的机会。

陪伴孩子的成长,其实是自我的一场修行,孩子的每一个进步,不只是他生命的拔节,亦是对你的奖赏。

教养孩子就是重新成长的过程,为人父母需要不断的修行。“父母只要勇于自我成长,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那么只需别人稍加提点,他们就可以创造出适合自己养育孩子技巧和方法。”我们既然已经成为了妈妈,就要坦然接受这场修行,并在这场修行中陪伴孩子成长,不断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