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学科知识库 > 语文

高处不胜寒下一句

语文2024-04-26 08:58:04

“高处不胜寒”出自于《水调歌头》,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派的经典代表作,你知道“高处不胜寒”的下一句是什么吗?

高处不胜寒下一句

高处不胜寒的下一句是“起舞弄清影”。

出处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1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围绕中秋之月,从天上到人间,从月到人,实际上不仅仅是对弟弟的思念,还有词人出世、入世的矛盾心里:既想回到朝廷,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既然这样,不如就在“人间”“起舞弄清影”,同样可以奋发有为,为国为民出力。

虽然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苏轼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让整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成为人们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标杆。

赏析2

词的上片叙述了作者身处密州的现实生活,此时他政治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未见。中秋对月,难免抑郁惆怅。词人把酒问月,显示了他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也表达了他与亲人共赏明月的愿望。下片由月及人,转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也表达了对天下人的祝福,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

全词意境清丽,构思新颖,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了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词“豪放”派代表,人们常称其词为“豪放派”。

创作背景

苏轼于1082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期间游览过赤壁,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