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家教百科 > 家训家风

家规家训简短

家训家风2023-03-23 15:54:23

在中国先民眼中,家不仅是一个安居栖息之地,而且它还承载着的是一个家(氏)族的代代传承的记忆。家规、家训追求的都是家庭之中向上的文明氛围,进而形成一种文明标准。这种氛围用现在的词汇来说,就是一种精神文明。一个家庭中良好的家风、家规,对孩子成长的教化,对孩子品格的形成依旧起着重要作用。

家规家训简短

1、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2、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5、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6、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7、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

8、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12、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14、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15、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

16、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1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18、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19、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20、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21、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2、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23、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24、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25、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家规家训小故事1:

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家规家训小故事2: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杜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可谓沉痛之语,意味深长。

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家规家训小故事3: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最着名的人物,在完善儒家的学说方面,孟子贡献非常

的大,但是孟子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的热爱学习,这都归功于他的母亲逐步教化的结果。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依旧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这回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于是孟母安下心来,认为这才是孩子该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这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给孩子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不惜三次迁居,这才成就了旷世大儒。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