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家教百科 > 家训家风

古人家风家训的故事

家训家风2023-02-14 16:44:18

家风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虽为无形,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帮腐,虽一时享受与奢华,但终将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助廉,虽生活普通而平淡,换来的却是亲人的温馨相伴和幸福的持久绵长。

古人家风家训的故事: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洪吉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

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10则古人家风,让你教子有方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司马光告诉人们“《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家风是世风之基”。

千年来,我国共出版家风类专著120多部,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宋代朱熹《家训》、晚清曾国藩《家书》……历史表明:“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早教利功倍

《颜氏家训》曰:“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康熙《庭训格言》亦重早教曰:“谕教宜早,弗敢辞劳”。

东汉《国家兴亡与家庭门风》亦倡早教,周朝统治800年,历史最长,倡导从胎教开始传王位,太后听美乐、忌酸辣、和五味,命三官师教太子,成就了周成王。

立志以成事

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颜氏家训》亦倡立志教育:“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曾国藩亦以治惰立志教子,《家书》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处弛则百处懈”“惰则弛缓”“勤则医惰”,百种弊端,皆由惰生。

立德遗子孙

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

司马光《温公家范》亦重德:“贤者居世,以德自显”。

历史上的林家重德,善于教育后代。

林氏后代4人履职宰相,3000人成为进士,皇帝亲自主持殿试201次,林家榜上有名183次,“无林不开榜,开榜必有林”成为家风典范。

后来的《林则徐家训》注重立价值取向之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训俭以示子

司马光《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说明“俭”和“侈”的必然性,“俭能立名,侈必自败”。

诸葛亮《诫子书》亦崇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朱柏庐《治家格言》亦尚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忠孝以立身

苏轼十岁读《汉书》,慕范滂为忠献身,“范滂对母说:‘儿忠孝不全’,范母说:‘我为儿骄傲’”。

苏轼问母,若我像范滂,您若何?苏母曰:“你成范滂,我即范母。”

《林氏家训家规》亦强忠孝曰:“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为大孝”“孝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督学以立本

《列女传·母仪》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母,择邻处”“昔孟母扞动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蒙学之冠、督学教子、母教之范。

《颜氏家训》亦有督学名典曰:“若能常保书百卷、千载终不为小人。”告诫子孙“不可骄逸怠惰,整齐门内,门风不坠”。

《颜氏家训·勉学》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烹豕以立信

《韩非子》载: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非以成教也。”遂烹彘。

说的是曾参妻携子到市场,其子啼哭,母说归后为子杀猪。

归后,见曾参正要捕猪杀之,妻止之,说与儿戏言,曾参认为不能失信于子,终杀猪以取信。

考山求严实

苏轼着《石钟山记》前,为了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携儿子苏迈到实地考察,写出了传颂千古的美文。

苏轼父子考山喻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与严实相悖!

垂范敕“二代”

《帝范》“求贤、审官、纳谏、崇俭、赏罚、崇文”等十二篇,“帝王之大纲也”,教育太子为君之道,以身垂范,“安危兴废,咸在此焉”。

汉高祖刘邦《手敕太子》亦是写给“二代”刘盈的敕书:“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刘邦敕“二代”,学范读书用贤治天下。

“宗法”警后世

《包拯家训》载宗法:“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刊石,立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亦称开除家籍。

包拯的子孙一直未辱没祖宗,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都居官清正,留有廉声。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于家这是风范,于国即是脊梁。

一个家庭如何走向兴旺?这3句话蕴含宝贵家风,传授你持家秘籍

《菜根谭》中有3句关于家庭的经典名言,倘若一个家庭中能拥有这3种优良家风,这个家庭必定昌盛繁荣。

第一句: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原文是这样说的: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而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

这句话教会我们如何维持一个家庭的和气,家人有了过错,不要大发脾气,也不能弃之不顾,而是借用别的事情来委婉的告诉他,若是他今天明白不了,那就过些日子再说。

总而言之,这一句是让我们采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处理家庭关系。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父子,夫妻,兄弟,婆媳这四种家庭成员关系,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矛盾。导致矛盾的根源是什么?是争吵,是不服输,是心有怨气,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常言道: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只有和气,才是维持家庭关系,解决家庭矛盾的最好方法。

第二句:从容处家族之变,剀切规朋友之失。

第一句说的是和气,这第二句说的就是规矩,若是家庭出现了变故的话,绝对不应该感情用事,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会助长不正之风,应该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来处理,这是规矩。和朋友之间也是一样,他若有什么过错,一定不能偏袒,而是要真情实意的规劝他,这也是规矩。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古代的一些世家大族连吃饭睡觉都要成员遵守规矩,现如今虽然没有以前那么苛刻,可还是有一些规矩是适用的,就比如做错了事情就必须要改正。

曾国藩家族为何能够八代辉煌,因为曾国藩有治家八宝:早、扫、考、宝、书、蔬、鱼、猪,以及其他的一些规矩,这些规矩对曾氏子孙影响巨大。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兴盛的家庭,都会有着自己的规矩。

第三句: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一句话叫“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什么样,你的孩子很可能也会什么样。

所以《菜根谭》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是心善,那么子孙后代必定兴盛,因为他们会效仿你。如果把一个家庭比作一棵树的话,你就是“根”,子孙就是“枝叶”。

你若是做好了自己,问心无愧,那么子孙后代才会绵延不绝。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