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家教百科 > 亲子共读

四大名着是初中必读的吗

亲子共读2023-02-10 15:37:00

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一个中国人如果一生中没有读过古代四大名着,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过书人。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历来被列为中学生必读书目。

四大名著是初中必读的吗?

四大名著是中学生必须读的书目,因为四大名著是真的经典读物,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语言表述都是深入人心。《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任何一本都是包含文学、历史、艺术价值,至今为止已经被多次翻拍成影视剧作,原着更是无论怎么改编都无法超越的经典着作。同时,四大名著里的知识每年也是会出现在考试中,特别是在高考中也是会经常出现四大名著的知识的考核,是初中生必读的读物。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西游记》写于明朝,现在仍然是我国四部古典名着之一。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着名小说家。本书写于明朝。《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首。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为什么初中要读四大名著?

1、初中是性格和人格的塑造期,能培养孩子思考、判断、感悟能力,并且塑造孩子的人格魅力

2、四大名著是青少年未来学习中的必考内容。可能作为语文文学常识,每年都会成为中考、高考的必考考点。

3、四大名著中有一些经典的好词好句和人生哲理,孩子看完名着后可以从小培养自身修养,在心中树立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人生观。

4、四大名著的故事情节丰富以及人物形象鲜明。这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5、四大名著所涵盖的人生道理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孩子心理上的成长与成熟。同时,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

6、孩子通过四大名著感悟到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知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有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在某种程度上讲,古代文言文中仍有许多富有生命力的词语表达值得学习和应用,其实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们阅读名著进行更加合理的引导。

什么时候读四大名著是最好的?

读四大名着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了解。我们对任何事情感兴趣的大前提就是我们要了解。越了解你会越感兴趣。同样的道理,我们家长想让孩子在适合的年龄对四大名着产生浓厚的兴趣,那就必须让他之前去了解,甚至去提供了解的机会。如果之前完全没有了解,只是说这是好东西,到这个年龄了应该去读。这是不行的,他是很难产生兴趣的。阅读四大名着越早越好,我们的了解并不是非要读原着,而是在不同的认知阶段,用不同的四大名着素材来给他匹配。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四大名著?

家长必须要把原文的一些东西给他讲明白,讲透彻,不应该有所避讳,当然这个对家长的知识储备,格局观也有要求。我们的引导要高于孩子的认知。如果你发现你跟孩子的认知是一样的那你不要去引导,因为容易产生误导。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大名著不光是在文笔上,它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包括在民间的影响力上,也是非常厉害的。譬如,剃头界的祖师爷是关公,杀猪的祖师爷是张飞,卖草鞋的是刘备。它的影响力太大了,包括里面的一些成语、歇后语、诗词影响力都很大,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顾茅庐等类似于这种。

读书会对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影响,鼓励青少年多读书,尤其多读四大名著,在读书学习中激发青少年的读书兴趣,培养青少年的读书习惯。好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使人终身受益。至于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所读书中的人物形象没有必然的关联。“四大名著”有着其他文学作品无可比拟,难以逾越的高明之处,家长要用这样的文学宝库去影响和培养青少年。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