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家教百科 > 家长书单

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书籍

家长书单2023-03-17 16:11:31

古人在教育孩子上其实很有一套,也留下许多经典的教育书籍。直到现在,这些古代经典的教育书籍依旧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值得家长朋友们去阅读并思考。这里就总结出了一份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书籍的书单,家长有时间可以多读一读。

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书籍

《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篇启蒙读物。

这本书通篇首尾连贯,读起来非常朗朗上口,每一篇四言长诗,都是一个个百科知识。这部音韵谐美的启蒙教材至今仍然有着很高的价值,它不仅仅是普通的启蒙读物,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的入门教材。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婚丧嫁娶、鸟兽花木、典籍制度、生老病死、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时的李毓秀所写。其内容采用《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

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一本启蒙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增广贤文》

此书原名为《昔时贤文》,又称《古今贤文》,从清末到民国,家喻户晓。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里充满了人生哲学,也保存了不少源远流长的谚语,其中很多格言,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如: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从俭人奢易,从奢入俭难等等。

这些话简单易读,对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影响和作用,都是非同小可的。

《论语》

中国人的“圣经”。

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三字经》

中国文化史纲。

约1100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和推荐。《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学了《三字经》,就等于将中国文化史纲记在脑子里,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古时的教育并非只会让孩子死读书,他们也讲求快乐教育,并且教子手段多样。古人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他们都有什么样的育儿法宝呢?

首先,第一个法宝是家书。

晚清名臣曾国藩因其“教子之道”,曾家代代有人才,子辈有外交家曾纪泽和数学家曾纪鸿,孙辈有诗学家曾广钧,曾孙辈则有教育家曾宝荪。而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曾国藩有大量的家书遗留给子孙,后人们在这些家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可见,一个著名家族的兴盛绵延,不能不说有家书的惠泽贯穿其中。

其次是格言。

格言,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一般言简意赅,内容积极向上,同时耐人寻味。《论语》《三字经》等古代作品中,就有许多名句广为流传的格言。近代也有很多优秀的家书作品,如著名的《傅雷家书》等等。

第三个法宝是家训。

《颜氏家训》《朱氏家训》等中国传统家训,是治家者人生经验和教训的传授,它的意义是寓大爱、真诚和殷切的希望于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中,它的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授人以渔。

最后一个法宝:遗书遗言

郑板桥临终前,最不放心的就是他的儿子。他担心儿子没有经历过贫寒,不知世道艰难。病床前,亲人悲痛难忍。弥留时,郑板桥精神再现。他的儿子问他,有何教诲?郑板桥对他说:“想尝尝你亲手蒸的馍。”父命难为,平日读书之人在厨房里手忙脚乱,蒸个馍跟上阵打仗一样。尝试好多次却没有一次成功过。父亲奄奄一息却没有等到儿子功成。

郑板桥的儿子嚎啕大哭,痛悔平日没有一技之长,并深切感受到小事不易学。亲手为父亲更寿衣时,发现父亲枕头下留有字条:“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祖宗靠自己。”顿时震撼,终生铭记。才明白,老父临终难以瞑目,莫过于希望自己自强自立。

给各位家长分享10则出自名人的教子名言,相信读完必定会有所感悟:

1、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东方朔《东方诫子》

衣食饱足,从容自在,可以用仕宦代替隐退耕作。即使身在朝廷,也能够怡然自得;即使不迎合时势,也能够避害全身。

2、有喜怒爱恶,专任己意。爱之者变黑为白,又欲置之于青云。——贾昌朝《诫子孙》

有的人喜好和厌恶,都任由一己私意来决定,把自己喜欢的人从黑变成白,甚至还想将他放到很高的位置上,这种是小人的行径。

3、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恨,何益之有?——《曾国藩家书·沅浦九弟》

这些年学得了一些必要的计谋权变,让自己的德行有不良的迹象。其实在这方面我还远远比不上那些老谋深算之人,只是惹人笑话,让人怀恨在心,又有什么好处呢?

4、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

如果一定要对那些小的昆虫赶尽杀绝,天地又何必生它们呢?也只能驱赶使它们远离,避开它们,使彼此不互相伤害就可以了。

5、他日吾之待其子,不异于吾之父,则可以俯仰无愧。——袁采《世范》

以后我对待自己的子女,只有做到同我父亲对待我一样,这样才可以无愧于自身。

6、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孔臧《勤学苦读》

流水本来不是凿石头的铁凿,蝎虫也不是钻木头的钻子。但是,它们都能凭借微小脆弱的形体,征服坚硬的东西。这难道不就是逐渐积累造成的吗?

7、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我希望你们听到了别人的错误,就像是是听到父母的名字,耳朵听到了,但是最终不可以议论。

8、温习文字,清心洁行,以自树立平生之称。——范仲淹《与诸子及弟侄》

要勤加学习,清心寡欲、洁身自好,树立一个正直的形象。

9、经言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恂恂者,恭谦之貌也。——张奂《诫兄子书》

经书上说,孔子在乡邻之中“恂恂如也”,“恂恂”就是待人谦虚而恭敬的样子。

10、“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刘向《诫子歆书》

恭董仲舒说:“贺喜的人来到了家门口,吊丧的人就要到里门了。”这是说享福会使人骄傲奢侈,而骄傲奢侈就会招来灾祸,所以吊丧的人也随之而来了。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