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家庭教育帮 | 专业的家庭教育问答平台

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帮 >  小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小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时间:2024-03-22 07:42 阅读:560
  • 小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对于孩子来说,原生家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会直接影响他的性格,而性格又会间接的影响命运。讨好型人格的形成跟家庭环境是有直接关系的。

    小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1、孩子得不到肯定

    不论孩子的成绩是否进步、有没有特长,家长都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于是孩子往往在父母的心里得不到肯定,慢慢变得自卑。

    于是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喜好,得到父母的认可,便会加倍努力成为父母心中优秀的人。

    2、喜欢威胁、打击孩子

    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更差,所以难免会犯错、会不听话,这个时候有的父母没有这个耐心,脾气上来了就忍不住威胁甚至是打击孩子,希望孩子听话不要惹事,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3、家长控制欲太强

    很多家长为了向孩子展示自己“权威性”,便会加剧自己的控制欲,只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事事包办的结果往往就是让孩子缺乏自主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被父母安排的生活里,缺乏自己的观点。

    4、父母关系不好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争吵的话,孩子会觉得很没有安全感,他甚至是会把父母关系不和的过错揽到自己的身上,他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可以让父母不要再争吵,同时也担心父母会抛弃自己,时间久了,就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也许一生都难以改变,难以摆脱。

    孩子讨好型人格怎么办?

    一、让孩子学会情绪的表达

    家长要帮助孩子表达出他的情绪。当孩子不愿意表达的时候,家长也不要去勉强他,可以告诉孩子这个这个情绪的概念,然后再告诉他如何去面对。这样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不光是他自己。

    所有人都会出现情绪的问题。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够了,不要和别人去比较也不要去刻意的看别人的眼光,因为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后盾。

    二、教会孩子底线

    家长要教会孩子留有自己的底线,并不是一味的忍让或者是询问别人的意见。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要坚持自己喜欢的,并且为自己喜欢的事物要坚持到底。不要担心得不到,而是要想办法去达成或者得到这件事物。

    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想争取的。并且为此付出努力。如果你单外界有人干扰的,他努力争取的步伐。那么他就一定会亮出自己的底线。

    三、父母要尽可能地给孩子爱

    父母只有给孩子确定的、不求回报的爱,孩子才不会对爱有匮乏的心理,也不会因为期盼爱,去讨好别人。所以,父母条件允许的话,多陪陪孩子,亲自抚养孩子,让孩子重新获得自尊和自信。

    09-14 11:28 查看全文>
  • 小孩子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其实是非常让人心疼的。这样的孩子过分在乎他人感受,胆小自卑,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惹别人不满。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日后步入社会,缺乏主见的人都很难有成就。

    小孩子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1、没有自己的主见,无条件服从别人的想法。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主意,在家里听从父母的话,在外面听从别人的。即便是有自己的想法,在别人做出了决定之后就会毫不犹豫的跟随,这样能让他有一种安全感,跟着别人总是对的。如果贸然提出自己的意见,说不定会遭到别人的嘲笑,随之而来的后果是自己难以承受的。所以他坚定的放弃自我,宁愿随波逐流。

    2、过于迎合别人的喜好。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是以别人为中心的,遇到事情哪怕他们自己心中千百般不愿意,但只要别人喜欢,他们也会硬着头皮满足别人的需求。因为,他们害怕一旦不去迎合别人,别人就不喜欢他了。

    3、不敢对别人说出自己的喜好。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按照别人的想法亦步亦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喜欢。这种孩子压抑自己的欲望,让他们不习惯对别人说出自己的喜好。

    4、无原则的接受别人的要求,不懂得拒绝别人。

    “讨好型人格”顾名思义,就是想要通过讨好获得别人的好感。那么对于别人的一些要求,不管自己能不能做到,或者愿不愿意,都会无条件的答应,就是担心自己拒绝会让对方不高兴。就比如自己喜欢的玩具,别的孩子问自己要,就会毫不犹豫的给他,即便是自己再想玩也会忍着。

    小孩子讨好型人格怎么改变?

    1、敢于提出要求。

    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如果孩子已经有严重的讨好型人格,那么对于孩子的要求,要尽量予以满足。对于无法满足的,也要肯定他们提出要求的行为,耐心解释这些要求暂时无法实现的原因。让孩子敢于迈出提要求的第一步。

    2、鼓励孩子拒绝。

    对于讨好型人格的孩子,父母要教孩子学会说“不”,可以在家里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故意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合情理的要求,然后让孩子拒绝。在孩子拒绝后,这些要求就不能再实施。通过这些有意识的培养,让孩子学会正确判断他人要求的合理性,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决定是否需要配合。

    3、不要让孩子在严厉的环境下成长。

    很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达到心目中所希望的高度,所以就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给孩子制定非常严格的计划,甚至控制孩子的娱乐和休息时间,让孩子完全没有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往往没有自己的自我意识,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很多事情都不会去和家长交流,最终导致他们失去主见。

    4、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成员,所以如果家长们给孩子的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那就是最好的。同时,家长们也不要在给孩子爱的同时提出要求,不要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爱我是因为我某件事情做得好,符合他们对自己的期望。

    02-21 08:19 查看全文>
  • 孩子讨好型人格家庭原因

    所谓人格,很大程度上都并不是天生的。而讨好型人格也成为了近些年家长们热议的话题。顾名思义,讨好型人格就是指一部分孩子过于在意他人看法,总习惯于讨好他人。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都会消耗更多情绪和精力。

    孩子讨好型人格家庭原因:

    1、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

    “对外客气,对内苛刻”是很多对父母惯有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别人家的孩子是千好万好,自己家的孩子就糟糕得一塌糊涂,还会当着孩子的面去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导致孩子心理不平衡,自我满意度就更低了。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潜意识里就会觉得低人一等,不自觉地讨好别人,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

    2、严格压抑的成长环境。

    父母要求严厉、从小处于高压生活的孩子也会不自觉地形成讨好型人格。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孩子为了让父母高兴逐渐学会了妥协,你将会收获一个表面上“喜欢”学习、什么都父母话的“乖宝宝”。实际上他却变成了一个缺乏了自主能力,没有独立判断意识,只会下意识顺从别人的“讨好型巨婴”。

    3、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

    缺乏父母的陪伴,孩子的安全感就会明显缺失。如果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那孩子的性格就会内向、自卑、悲观,从而在潜意识中形成“讨好别人”的习惯。

    4、原生家庭的亲密度与幸福度。

    原生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小时候受过的伤,长大后想要修复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或多或少都会给孩子心理留下创伤。比如父母经常吵架的孩子,小时候就会很“懂事”,劝说父母还是分开比较好,就是这样一种牺牲自己去成全父母的想法,在之后的成长中埋下了“祸根”,所以直到现在她还会习惯性的和别人道歉。

    孩子讨好型人格该怎么办?

    1、不要总是以命令或者威胁孩子。

    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对孩子说,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生气了,再哭再哭就把你扔出去,不要你了等等的。那我们其实要真的要少一些命令和威胁,多一些商量,请求孩子帮忙的口吻和孩子沟通。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爸爸妈妈去要挟去服从的话,慢慢他们就会学会习惯于去服从。

    2、改变自己的心态。

    不是因为孩子做了什么我才爱他,而是因为他就是他,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他。从有条件的爱转变成无条件的爱。不要经常把如果你不做这件事妈妈就不爱你了挂在嘴边,孩子只会认为如果他不去做那他就丧失了妈妈的爱,那他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很难拒绝别人的请求,包括不合理的请求。

    3、多鼓励和夸奖孩子。

    如果你也是讨好型人格的话,你可以想一想,你小的时候获得的赞美和夸奖多吗?其实通常是不多的,甚至是那种权威式的打压,所以我们会缺乏自信。孩子的自我认知都是源于父母长辈对自己的这种评价。所以咱们平时啊可以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要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

    4、让孩子自己试着拿主意。

    去哪里玩,去做什么,想和谁一起,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只要孩子的决定能够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不伤害别人。家长可以尽量听取,如果实在有不合适的地方,有需要家长帮助分析给出建议时,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要全盘否定。

    02-20 08:52 查看全文>
  •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以前很少有父母了解“讨好型人格”这个词汇,但最近,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和我讨论这个问题,说自家的孩子没有主见,很自卑敏感,过于迎合他人,而且不懂得拒绝。在家里是这样也就算了,在学校还是这样,难免总受欺负,而且也总抓不到机会。很多家长都找不到原因,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1、父母严厉。

    有的父母总是居高临下命令孩子,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压制孩子的意见,平时也不给孩子选择权。如果不按照家长的想法做会遭到责罚。孩子就不敢表达真实意愿,压抑自己,讨家长的欢心,久而久之逐渐迷失自我,独立性变差。

    2、家庭不和。

    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让孩子内心变脆弱。孩子学会了察颜观色,千方百计压制自己,说讨父母喜欢的话,做讨父母欢心的事。也不敢向父母提要求,怕父母不开心,怕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甚至以为家庭的不和睦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进而养成讨好型人格。

    3、从不争取。

    有一种父母遇事总喜欢妥协,不争取,习惯委屈求全,常常牺牲自家孩子的需求,去满足别人家孩子的要求。比如自家孩子也想吃的东西或玩具被别的孩子抢走时,父母就会说,“没事的,他吃不吃、玩不玩无所谓。”这些做法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久而久之,让孩子也形成“不配被爱”的低自尊感,凡事都是“先人后己”,不会去积极主动争取。

    4、缺少陪伴。

    孩子幼年时,父母很少陪伴。父爱母爱缺失,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为了赢得父母的关爱,就会以家长喜欢的方式来做事情。缺乏安全感也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谨小慎微,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敢对大人说“不”。

    孩子讨好型人格怎么办?

    1、多沟通。

    沟通的过程也是传递爱的过程。对孩子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沟通才能够让他们在健康、温暖的环境中成长,从而树立健全的人格,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其在交流过程中就加强了孩子的安全感。可以每周进行1-2次深度交谈,或者进行2-3次在外度过的亲子时光。

    2、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讨好型人格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随大流。所以我对培养他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这一点很重要。家里任何和他有关的事情都会问一问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己的事情他自己当然是有发言权的。给孩子一个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

    3、做一个开心的家长。

    如果你脸上总是冷冰冰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不开心,她会自然的想去说一些好话,因为只有爸爸妈妈开心了,她自己才有好日子过。久而久之,讨爸爸妈妈开心的这种习惯,就会养成,这种相处模式就很容易被复制到与他人的相处当中。

    4、培养孩子特长。

    根据孩子的喜好,培养孩子特长,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更好地发展自己,享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养成克服困难、抵御诱惑、战胜不良情绪、提高毅力等优良品质。树立自信,也不会老是去想着如何去讨好其他人了。

    02-20 08:52 查看全文>
  • 小孩子容易走神是什么原因

    孩子处于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偶尔出现发呆、愣神,但是没有其它的异常表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可能与生长发育过程中某一年龄段出现的特定的行为习惯有关。所以,家长不用担心。但是,还有些孩子发呆、愣神跟以下以下情况有关,家长就需要注意了。

    小孩子容易走神是什么原因?

    1、走神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贫血造成的,有些人因为脑部疾病导致走神。

    2、有些孩子睡眠不好,没有休息好,而且学习压力比较大,经常熬夜,这样就容易走神。在早晨的时候没有办法按时起床,头脑也是觉得昏昏沉沉,整天都没有精神,在上课的时候也不认真听讲,整天无精打采,学习效率也下降了。

    3、如果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不好,或者是和老师没有相处好,在家中和家长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了矛盾,心情不好也会导致走神。

    4、微量元素缺乏。孩子生长发育比较快,如果没有及时保证均衡饮食,以及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缺铁、缺锌,或者维生素缺乏,便会出现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小孩子容易走神怎么办?

    1、注重培养孩子兴趣爱好。专注力的培养,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当人对一件事感兴趣的时候,就会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孩子也是一样的,虽然孩子的专注力很短,但是有的孩子却可以花更长的时间在同一件事情上,原因就是兴趣。

    2、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不要干扰孩子的学习思路和专注力。有些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错误,就说你这道题做错了,也不顾孩子正在写其他作业。即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也不要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那样等于强化孩子不集中的特点,孩子也会在心里认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

    3、注意让孩子养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的能力。如在看书时,让孩子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玩具时也不要一下子放一大堆。干着这个,想着那个,容易形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4、在锻炼孩子注意力的过程中,从1分钟开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的时间上,要随其年龄渐大而逐步增加,孩子只要保持1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5分钟、10分钟。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孩子容易走神的危害:

    1、学习成绩差

    由于总是分心,上课40分钟的内容,孩子能接收并消化的少之又少。低年级时,课业负担不重,家长和孩子可能无法感受到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但到了高年级,孩子需要消化吸收的内容越来越多,学习会变得十分吃力。

    解题花费时间长,平时做作业也要多花时间,但是考试却不会因为你做题慢而给你额外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变差,甚至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

    2、没法自立

    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难以完成有目标的活动。也就是说,在整理家务时,极有可能半途而废。而在家里,一般都会有父母为孩子进行收尾工作。可是在孩子长大成人、需要自立时,会发现,孩子根本不具备自己生活的能力。

    03-22 07:42 查看全文>
  • 小孩子撒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孩子说谎,这恐怕是最令家长和教师厌恶和恼火的问题之一了。但是仔细分析,孩子有说谎行为,不足为怪,是不能全部责怪他们的。孩子说谎原因是多方面的。孩子本身有易说谎的心理特点,有社会的影响,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等。

    小孩子撒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1、无意性说谎。

    孩子由于记忆、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属于无意性说谎。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儿童对观察或认识到的事物,遗忘或错记的现象较严重,加上他们富于联想,想象力发达,而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很难准确地复述事物。这种“谎言”不是儿童有意编造的,而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所限而造成的。

    2、保护性说谎。

    这种说谎是为了避开教师或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体现。孩子在过于严厉的老师或家长面前,最容易撒谎,尤其是当他们说了实话,遭到了批评或惩罚时,他们就只好用谎言这个武器来“自卫”了。如果教师或家长对他们的这种撒谎再穷追不舍,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就会促使孩子以后以更高明的手段撒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说谎是大人“逼”出来的。

    3、模仿性说谎。

    长辈或孩子周围的同辈群体经常有说谎的表现,影响孩子而引起模仿性说谎,有的教师和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说假话欺哄孩子,或者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讲假话、吹牛,孩子受此影响也会模仿、效法;孩子说谎也很容易受同辈群体中伙伴们的影响。在伙伴中,别的孩子时常撒谎,尤其是孩子们在欺骗长辈得逞后的“经验”交流,更容易使别的孩子受到影响。

    4、虚荣心说谎。

    儿童由于自卑心理,或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有时也会编造谎言。这种说谎是这了使自己在与朋友、老师和家长的交往中,处于一种有利于自己的地位。比如,考试成绩不好,却说考得好,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家庭的优越条件等。孩子有这种说谎行为,多数也是受家长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影响的,如果家长在家里经常不切实际地去谈论追求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孩子也必会受到这种虚荣的影响。

    5、报复性说谎。

    儿童有时出于一种报复心理而说谎,并不是存心欺骗人。比如他们对老师或家长禁止他们干某种事不满而故意说他已经干了那件事情,使老师或家长生气,受批评时,又固执已见,对抗父母和老师,有意背道而驰;本来是他先动手打人,吃了亏,跑到老师或家长面前却谎说别人打了他,指望得到同情支持,去惩治对手等,都属于报复性说谎。

    小孩子撒谎怎么办?

    1、家长要言教身传。

    在家庭中做父母的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本身就首先要做到诚实正直,并用诚实正直的态度去对待子女、对待他人,千万不要以为欺骗了别人,欺哄了孩子是件高兴的事情,要知道长辈的说谎行为,就是在教孩子如何说谎,教孩子不诚实、不正直。经验证明,孩子的说谎多是模仿性的,家长言行不一致,欺骗别人,好说大话、假话、空话,孩子就会跟着学。

    由此可见,家长的言教身传在培养孩子诚实正直的品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如果一个孩子感到家庭很温暖,父母很爱自己,又彼此信任,孩子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影响,家长的言教身传就更有效。

    2、加强养成教育。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要求孩子要:“诚实,不说谎”。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要有长辈的言教身传,还要有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也就是说,要把思想教育、老师或家长的示范跟行为习惯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孩子从小就接受诚实教育,按诚实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学校或家庭,教师或家长可有针对性地与孩子共同制订几条具体的诚实规则,如,要讲真话,不讲假话;要拾金不昧,不拿人家的东西;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等。象这样的要求简单明了,把诚实教育内容具体化,使孩子懂得什么是诚实,什么是不诚实,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定能促使孩子养成诚实的习惯。

    3、掌握孩子生理、心理特点,正确施教。

    如前面分析,孩子说谎也有其生理、心理根源。对于孩子某些由生理、心理不成熟的特点而造成的说谎,教师、家长要正确对待。

    对孩子的无意性说谎,要注意从逐步提高孩子正确认识、准确记忆事物的能力入手,以避免这种“说谎”行为的发生,对孩子某些虚荣心说谎,要耐心对待,除了长辈本身要克服虚荣心以外,还要经常教育孩子靠自已努力学习,发奋向上,去做一个真正自尊、自信的人,不要靠说谎来维护自己的面子;孩子的一些报复性说谎,是心理不成熟、不平衡的表现,要从关心孩子入手,平等地对待孩子,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尤其要注意培养孩子能容忍、大度、大量的宽阔胸怀。 孩子的诚实教育要从小抓起,孩子的说谎行为越小越容易矫正。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当教师或家长怀疑孩子说谎行为时,不能急躁,不要急于指责孩子在说谎,更不要“逼”孩子承认自己在说谎,否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或给他们造成“负强化”。纵然是发现孩子确在说谎,也不能“凶神恶煞”,相反,还更应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娓娓谈心,这样才更有利孩子健康成长。 

    03-02 07:41 查看全文>
  • 小孩子厌学是什么原因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读书的时间漫长,在这期间出现厌学是一种常见现象,一旦发现孩子厌学父母不要紧张焦虑,采取措施让孩子重新爱上读书。不要一味采取强硬手段,强硬手段更会让孩子产生叛逆感,更对学习产生厌恶,反而得不偿失,甚至孩子会因为厌学采取极端措施。

    小孩子厌学是什么原因?

    1、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2、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他们很反感老师和家长这样“无理”地对待自已,于是越来越对学习感到厌倦。

    3、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孩子的家庭学习环境不好,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的教育各执一词,或者家庭人际关系冷漠,这些都会让孩子无心学习。还有的家长害怕孩子会落后于他人,便总拿孩子与别人作比较,孩子考好了就特别开心,考差了就发大火,这些做法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

    4、接受能力弱,对所学知识没有概念

    对于像数学之类,前后知识密切相关的科目,一旦孩子在某一段的学习过程中掉队,后面的学习,根本就是想学都学不懂。

    小孩子厌学家长该怎么正确引导?

    1、了解原因

    首先要了解清楚孩子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看孩子是与同学相处的不愉快了,还是学习跟不上太吃力,或者只是单纯的作业太多,让孩子感到疲惫。只有弄清楚了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父母才能对症下药,好好的开解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上学兴趣。

    2、不要打骂

    切忌孩子一说出来不想上学,父母就开始动手,或者把孩子批评的一无是处,要知道父母这样做不仅会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让孩子彻底失去与父母交流的欲望,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对上学这件事越来越厌恶,所以父母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先保证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3、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在意别人眼里的自己,会习惯性的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如果别人都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也就不去努力了,这是正常的。

    4、指导孩子学习方法

    在辅导孩子时,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学习,这样只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难退缩的习惯。家长要教给孩子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

    03-01 08:13 查看全文>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