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家庭教育帮 | 专业的家庭教育问答平台

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帮 >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4-04-17 10:38 阅读:10
  •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一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急骤变化,智力迅速发展,情绪和情感的内容及形式日渐丰富,作为家长应该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第一、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小升初之后,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

    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第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从心理青春期的角度,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第三、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第四、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初一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引导?

    1、学会倾听。如果孩子跟你说心里话,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要急着反驳,这样有可能就听不到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也有可能让你们之间的矛盾加深。耐心的倾听,他有可能会说一些抱怨你的话,你要解释并告诉他你的一些做法的原因,你还要告诉他你爱他,其实青春期的小孩叛逆大多是因为他感受不到爱。

    2、走进孩子的生活。试着融入孩子的生活,有时候代沟的出现是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人的世界观不同。试着去融入他们的生活。可以试着去喜欢,这样他会觉得你更像他的朋友,他有什么心里话也就会和你倾诉,你就可以给他正确的指导,而不是一味的猜测他发生了什么。

    3、疏通初中叛逆期的孩子。对待孩子的叛逆,不要一味地去堵,要像大禹治水那样,一边堵,另一边疏通。如果父母一味地去打压孩子的一切活动,那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造成逆反心理后无论父母说的对不对孩子只会一味地去反抗,这样的话对亲子之间的感情会很不利。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你不光要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你还要告诉他哪样做更好,在双方都满意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4、信任自己的孩子。父母想要在教育孩子上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首先得让自己得到孩子的信任。当孩子信任我们时,就会相信我们说的每一句话,自然而然就不会叛逆了。家长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当他们犯错误时不要一味的指责,而要耐心地教他们做事的方式方法。这样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与信心,他们才会变得更好。

    5、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英语的听力、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

    7、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03-23 07:37 查看全文>
  •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解决方法

    五年级的孩子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也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一些叛逆。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发生变化。这时候,作为家长应该多关心一下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帮他们解决各种疑问,正确引导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家庭温暖。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个性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2、认知的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3、情意的发展。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

    4、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

    5、孩子更频繁地接触自然和社会,有能力发现其中的问题,但仍缺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6、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探索、追求、思考。

    7、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容易产生知行脱节的现象。

    8、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但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五年级学生心理解决办法:

    第一、多沟通,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家长要开始关注小升初信息。这个阶段,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接触自然、社会对培养他的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增强实践能力,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多表扬、少批评。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心理是最喜欢被表扬的,不管你说的是不是真话,他们都爱听,表扬可以让他们更加积极向上,沟通方式也需要带着表扬的口吻,你可以把什么事做的更好,他们的心理只要表扬大过批评就是他们最开心的。

    第三、不要一味地职责埋怨,或者对孩子进行打骂,这样不但不会对孩子有好的作用,反而会对孩子的心里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一定要多疏导,多沟通,多聊天,就像朋友一样和孩子相处!让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不能因为一时的落后而灰心,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而骄傲。

    第四、及时的和老师沟通,问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应该也是多少知道一点的。家校合作,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第五、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能从犯错误中获得自我教育。鼓励孩子多向父母表达,多跟孩子交流。遇到矛盾,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第六、对孩子成长不要急于求成,要顺其自然。有关大人之间的事情,不要轻易向孩子透露。不能吧孩子当成说心里话,商量事情的对象。让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多跟小伙伴一起玩儿。让孩子从大人的环境中解脱出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10-09 10:19 查看全文>
  •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2、初一阶段的大家还处在少年时期,身体和心理相应的都在发生变化,可以说,上了初中以后的大家,是从从童年到少年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大家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理性思维发展也很有限。上了初一以后,大家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也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荷尔蒙分泌,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学习和纪律方面大家也开始努力,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3、孩子在进入初中阶段,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喜欢对家长和老师对着干唱反调,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希望的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小学刚刚升入初中,大家都会出现一定的新鲜感和紧张感,但之后学科难度和学习压力加大,大家的新鲜感渐渐就没有啦,随之而来的是课时延长、考试增多、学科复杂性增强。

    4、进入自我意识从外化向内化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活动空前高涨,但他们的自我观念却常常是动荡和片面的。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初中生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人际关系和价值理念。

    初一的孩子怎么教育?

    1、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到了初中会逐渐对异性比较感兴趣,其实这是生理趋于成熟导致的微妙心理变化。家长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正确引导,既不能放任不管,亦不要棍棒相加。应当在时间上科学地提前教育,过早没有意义,太迟了恐怕抵挡不了欲望的冲击。内容上要引导健康爱好,充实子女兴趣。一定要避免子女接触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要防止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因为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还比较弱。最好高中毕业之前都不要破例。两句老话,一曰“黄毒猛于虎”,二曰“玩物丧志”。

    2、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内容不仅变得复杂,而且学习的知识量也在变多,如果只是靠之前的死记硬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其实很难掌握。初一的时候,开始重视读写的重要性,一边用笔头写下,一边在心中背诵记忆,反而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3、要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俗话说的好,自律就是自由 。自律的人,一生都很成功。所以说自律很重要 ,那么如何应该养成自律的习惯呢 ,很简单 。首先,你要让孩子制定一个小目标 ,比如每天早上锻炼 ,你每天哪怕只锻炼五分钟 ,每天坚持锻炼 。到后面改成每天锻炼十分钟 ,以此类推 ,就可以养成自律的习惯 ,做一件事情很简单 ,但是坚持下去却很难 ,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

    10-17 17:21 查看全文>
  •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是孩子迈入初中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青春叛逆期的高发时期。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对这阶段孩子的教育会变得更加棘手,以前的管教方式也根本行不通了,这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把握住孩子这阶段的心理,才会遇到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1、新鲜感和紧张感的统一。

    初一学生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使其感到紧张。

    2、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

    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各科都有较高要求。初一学生的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3、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

    初一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4、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一般还比较幼稚,“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对问题缺乏思考,缺乏思想性。

    5、观察积极主动但精确性不高。

    初一学生能够根据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并且能够较稳定地、长时间地去进行有意识的观察,不过他们有时还会出现观察不稳定或以情绪为转移的现象。

    6、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初一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已见,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

    7、性发育迅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初一学生不仅身高、体重增加了,而且身体内部的各个机能系统的发育也逐渐接近成熟,尤其是性成熟日趋显著。他们面对这些变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致使心理发展比较幼稚。

    10-14 18:09 查看全文>
  •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心理问题,不是中小学生专属,人的心理活动不停地展开,碰到的情况越来越多,所以,成年人,包括老年人,心理问题也不少。今天的大学生,面对升学的激烈竟争,就业压力等情况,你说心理问题也多。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的主力还是交给父母,要提高对家教重要性的认识,要主动承担监护人的职责,那怕再忙,家教不能忘。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

    3、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

    4、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

    5.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缺乏沟通和交流的结果。家长尽量多抽空陪陪孩子,多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话,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 ,然后想解决办法。老师可以在下课时或中午休息时间与同学谈话,讲自己小时候上学期间的故事和学习情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记录下来,与其他老师、校长一起讨论,寻找解决办法。

    6.孩子学习压力大,对老师和父母产生抵触情绪,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出现焦虑症,不能正常的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心理承受力和耐挫能力差;存在社交障碍和其他人不能和睦相处,有自闭行为,甚至会抑郁,有自杀倾向等。

    7.近几年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越来越多,中学阶段处于青春发育期,要经历生理的变化,也要经历心理变化带来的种种困惑,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更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心理状态常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

    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愉快的家庭环境,只知道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的心理需求则往往被忽视,像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求助孩子的老师协助完成,叫老师多多加以指导。

    03-08 07:59 查看全文>
  • 青少年叛逆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敏感易怒,是处于幼稚和成熟并存的矛盾时期。他们既渴望独立,又缺乏真正独立的能力,因此多数时候只能通过反抗父母来彰显自己的“独立”。这时候,父母只需要正确恰当的引导孩子,就能解决孩子的叛逆问题。

    青少年叛逆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青少年叛逆心理问题是什么?

    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时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家长和老师应适时引导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的叛逆时期。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向,固执偏激的行为方式,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它使人无法客观准确的认识事物的本来的面目,而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果逆反心理经常出现,就会构成一种偏激的心理定势。导致性格偏离和人格异常,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种逆反心理呢?

    青少年叛逆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1、拒绝啰嗦。父母不要太啰嗦,讲多了孩子不愿意听还容易吵架,孩子如果执着于做一件错的事,不如就让他去尝试,顺从他,假如他是为了气你,那他可能就不会做了,如果不是,让让他吃点苦头长点记性也好。

    2、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差异,不要以家长的身份去强压孩子。相反,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熟和自主能力。同时,家长也应该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受到重视和尊重。

    3、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慢慢会变得不再像小时候那么的粘着父母,而是自己经常会寻找自己单独的空间,来发泄和表现自己,所以作为父母不要觉得孩子不如小时候懂事等等埋怨的心理,要更加的关心孩子,主动和孩子沟通。

    青少年出现叛逆心理问题的表现:

    1、对父母的反抗。

    青少年时期,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环境。然而,在这个阶段,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对父母的反抗。他们可能会拒绝听从父母的意见,甚至与父母发生冲突。这种行为可能是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上试图寻求独立和自主,但由于缺乏经验和能力,导致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2、对权威的质疑。

    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种好奇心可能导致他们对权威产生质疑。例如,他们可能会对家长、老师和社会规范提出质疑,试图寻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种行为可能是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上试图寻求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3、对未来的焦虑。

    青少年时期,他们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和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学业、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压力,青少年可能会表现出对未来的焦虑情绪。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甚至会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这种行为可能是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上试图寻找安全感和稳定感。

    青少年出现叛逆心理问题的原因:

    1、身体与心理成熟度的出入。

    当孩子对外界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之后,他们往往会开始探索自己的思想,行动和态度。与此同时,也会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如果身体和心理成熟度的不对称产生了冲突,孩子就有可能产生抵触的情绪。

    2、缺乏满足感。

    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大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渴,时间长了,在缺少双亲关爱的情况下就会以叛逆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3、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意。

    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意,认为家庭缺乏平等、民主和尊重。尤其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发生障碍,往往却以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还有常因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感到没有精神支柱而苦恼,也会以逆反情绪作为发泄。

    04-10 14:10 查看全文>
  • 中小学生沉迷游戏的解决方法

    很多家长在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时,首要选择的方法就是“拔网线”,本以为没了玩游戏的渠道,孩子就会放弃玩游戏。可紧接着,家长就会发现,孩子没法在家玩,就会跑去网吧玩,甚至放学不回家,去同学家借电脑打游戏。

    中小学生沉迷游戏的解决方法:

    1、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不在孩子面前玩游戏,孩子自然也不会在父母面前玩游戏,如果父母自己每天在玩游戏,然后要求孩子,孩子自然不会听父母的。

    2、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好,比如每天只能玩半个小时,到时间马上停下来,给孩子培养一个好的习惯。

    3、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夫妻关系融洽,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身心愉悦,性格阳光开朗,自然不会沉溺于游戏了。

    中小学生沉迷游戏的原因:

    1、游戏满足了人内在的精神需求。

    在虚拟游戏世界里,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达到一个你建立的目标。你之所以可以在游戏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感,是因为这是构建了一个区别于现实世界的理想环境。

    2、家庭教育不当。

    有些父母经常在家吵架,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还有的父母经常忙于工作,他们有的把孩子托付给长辈们教育,年纪本就大的长辈哪懂得现在孩子的心理,更加不懂得如何教育,这就会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长时间缺乏父母有效陪伴的孩子,一接触游戏,便会陷入游戏世界中,以此来得到成就感、满足感。

    3、孩子的闲暇活动太单调。

    孩子的每日时间以及互动都太单调,除了学习,很难找到能快速放松自己的方法。现今许多活动都离不开网络,互联网悄无声息的潜入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玩游戏不是原罪,孩子之所以网络当作玩具而不是工具,问题的关键是孩子平时没有时间、空闲时间太过于单调。

    中小学生沉迷游戏的危害:

    1、影响身体健康。

    当游戏者把大量的精力用来玩游戏时,除了坐在电脑面前外,基本不可能在去做其他事情,这样天长日久,自然对身体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如视力下降、体能下降、饮食无规律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等。长期的坐于电脑前会导致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各种疾患。

    2、玩物丧志、影响学习。

    青少年大多还处在学生阶段,是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但很多青少年由于花太多的时间玩网络游戏,网游时间侵占了学习时间,也有不少甚至出现厌学问题,不学习的危害显而易见。

    3、具有暴力倾向。

    由于在游戏中经常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久而久之自然会对游戏者产生一些影响,而这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到了现实生活中,所以出现一些学生因很小的事情就发生冲突。

    04-08 07:49 查看全文>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