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家教百科 > 家教故事

家风家训的经典故事

家教故事2023-05-31 17:37:07

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让一个家庭拥有温馨友善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如今,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如何树立家训,营造家风,在这里为各位父母总结出一些家风家训有关的经典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家风家训的经典故事

1、

说起中华经典家风故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2、

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曾国藩家训的故事。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是社会公众一致认可并极力推崇的。他一生戎马倥偬,但对子女、对家庭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曾国藩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还强调“和以治家”,更是以此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丝不苟地言传身教。

3、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4、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不只是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要求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 --“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5、

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家长还需要知道,家风家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因素具体有哪些:

1、忽视子女的心理健康

在传统家风家训观念中,家长会重视子女的身体发育,身体的健康状况,但很少有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其需求和对外界事物的认可是不同的。家长很少关注子女的心理发展顺序,甚至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子女的心理发展顺序,他们往往喜欢以成人的心理去思考孩子的问题或是把青少年的心理当成幼稚儿童的心理去思考。所以,当子女处在青春期时,家长对子女常出现的叛逆行为、早恋行为或者对子女的交际行为常常感到很苦恼,却又束手无策。其实,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想凸现自身的个性与独立,渴望与同龄人交往,获得同伴的支持,而家长不了解子女的心理,势必以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其结果自然适得其反。

例如当孩子从学校回来后,明显表现出闷闷不乐的情绪来,但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时间,也不上前询问开导,使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缓解。除了要了解子女一般的心理发展,还应注意子女自身性格的形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但现在社会中,家长并不注意子女性格的形成,也无意识培养子女的性格,只是一切都顺其自然。即使发现孩子在性格方面有某些缺陷,一些家长也并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善。

2、家庭关系问题

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要求父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情感,关心孩子、理解孩子,当遇到问题时,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并与孩子一切讨论问题,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重视它们所提出的问题,并能使子女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就是说要经常与孩子共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刻在他们身边帮助它们、支持他们。但现实生活中,常出现不良的家庭关系,例如,父母与子女关系冷漠、紧张、存在隔阂,甚至发生冲突。

不良亲子关系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夫妻关系也有可能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冲突的夫妻关系中,父母意见常常发生分歧,双方关系紧张、争吵、敌对、冲突不断。这种不良的夫妻关系导致子女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孩子变得敏感、多疑、无所适从、心神不宁,严重的会出现变态人格及犯罪行为。

3、重职轻德

家庭是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但现实中,家长常忽视家庭“德育”功能的重要性。例如,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或认为子女在学校己接受了足够的道德教育,往往不能有意识的培养子女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的能力。甚至一些家长对子女进行缺德教育,这些家长出于狭隘、自私的心理担心子女在外面吃亏,就鼓励子女的攻击性行为,教育子女“你打我一拳,我还你十拳”的思想。出现这种家风家训的误区,易导致青少年对他人漠不关心,不会与人沟通,缺乏应有的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形成自私、易冲动,好嫉妒、冷漠的个性,甚至采取轻生、违法犯罪等极其偏激和极端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变成只会学习,不懂做人的新型“边缘人”。

最后,家长需要知道训练家风家训的正确方法: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家训家规。家训家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它讲究的是原则,是家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所以,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家训,那些没有原则的人是无法形成家训的。

其次,家训家规是必须实践的。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不遵守家训家规,就不要指望孩子把家训家规当回事了。

最后,家训家规是需要激励辅助的。执行家训家规的,必须给正激励,不执行的,必须给负激励。这样,家训家规才能有权威性。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