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家教百科 > 家训家风

关于孝的家规家训十条

家训家风2023-03-21 16:28:34

一户人家,一条家训;一户人家,一种家风。家风、家训,经过多年的传承,伴随了一代代人,启迪了一代代人,也影响了一代代人。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于孝的家规家训十条

1. 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

语出清·杜纲《娱目醒心编》。轰轰烈烈的去奉献生命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要从容就义,这样是比较困难的。

2. 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

语出郑玄《戒子益恩书》。遇到有见解的人,我便会向其虚心求教,这样我就可以广泛的学习和研究六艺等典籍,也粗略地翻阅传记,还时常参阅隐秘的书籍,研究阴阳、五行、八卦的奥秘。

3.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语出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杜季良是一位行侠仗义的豪侠,他将别人的忧愁当做是自己的忧愁,将别人的快乐当做是自己的快乐,无论是清浊都没有什么错误。

4. 虽家中所有罄完,总以空华身外譬之,只汝等暨一门眷属无恙,便是大福矣!

语出瞿式耜《瞿式耜家训》。我经常这么开导自己,虽然家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也经常以钱财乃身外之物来安慰自己,只要你们一家人都平安无事,便是最大的幸事了。

5. 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其害深矣。

语出刘清之《戒子通录》。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内心险恶的人,不可以同他们接近,更不要同他们对抗,因为那样只会招来更大的伤害。

6. 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语出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我对你的嘱托,就像女儿刚出嫁时候,父母再三告诫一样,我是像让你牢记心中,不忘却。

7. 但是经此浩劫之后,贫者行素而易活,富者暴落而难生,嗷嗷之态,更觉可怜。

语出彭玉麟《彭氏宗规家训》。经过一番动荡浩劫之后,原本贫困的人行为朴素,易于生活,而从富贵处境衰落下来的人却难以生存,他们那种哀鸣之声更让人觉得可怜。

8. 或为朋援,或为鹰犬,苟得禄利,略无愧耻。吁,可骇哉!吾愿汝等不厕其间。

语出贾昌朝《诫子孙》。有些人结成党羽,有的成为走狗,只要能得到功名利禄,他们哪还会知道什么是廉耻。唉,真是让人惊骇啊!我希望你们千万不要与这些人为伍。

9. 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幼,未有知耳,俟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

语出司马光《家范》。人们疼爱自己的子女,常常会说:“孩子们还小,不懂事情,等到他们长大后,再来教育他们”这样的做法,就像是一颗正在发育的小树,说等到他长成大树后再来修剪他一样,那样不是会耗费更大的力气吗?

10.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

出自王昶《诫子侄文》。对方说得对,就不要怨恨人家;对方即便是胡说,而对自己没有什么危害,那为什么要去诋毁他呢?况且听到别人诋毁自己而发怒的人,这是将丑恶的名声强加在别人身上的。

关于孝道的家规家训小故事

1、汉文帝侍母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

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

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2、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3、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5

4、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5、百里负米

伸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家风家训的意义

1、在中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的。家训家规是一种以家庭为范围的教育形式,古已有之。中国历史上以家训为名的著述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后来绵延不断,直至晚清民国,是我国教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古代刊印流传的家训作品,数量多,历史久,影响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说来,古代家教文化的作品,以家训为名者居多,以家规等为名者相对要少一些。

在古代文化的知识分类中,成文的家训、家规属于子部儒家类礼教之属;在成文的家训家规外,还有家族内口传的不成文的家训家规。二者都促成了家风的形成,在历史上发挥着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家教文化。一般说来,家训表达了一个家庭的基本价值观,家规制定了家庭关系与活动的具体规范,二者常常互通互见;家风则整体体现了这一家庭的道德风貌。

2、家训家规是古代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由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训家规往往都是士大夫家庭家族所制定,这些家训的始作者多是文化名人或有名的官员,社会影响较为广泛,故这些家训家规的功能远超出对本家族的教育作用,而成为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一般家庭提供了范本和楷模。

尤其是,这些家训家规对其原家族的繁衍发展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容易引起后世更多人们的关注和效法,从而使得原作为家族内的训规成为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正如王锡爵家训序所说“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生动显示出本源于一家一族的训规可以成为后世社会教育的普遍方案。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