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育儿新知

溺爱孩子的十种表现

育儿新知2024-04-10 17:25:05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很多父母把自己的爱无私奉献给孩子,从来不让孩子受任何委屈。父母以为这样是为孩子好,殊不知就是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养成了许多坏习惯。父母确实应该爱孩子,但绝不是溺爱。父母要避免进入溺爱的误区。

溺爱孩子的十种表现:

第一、包办孩子生活

给孩子喂饭,孩子大了也不要他做家务,只管学习。这样包办下去,原本能干、上进、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也会变得懒惰,缺乏自理能力。

第二、迁就孩子的无理取闹

过分迁就孩子,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为了息事宁人,做父母的就投降、迁就。这样的孩子容易自私、无情、任性。大人的教育也完全没有威信和效果。

第三、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

孩子想要买什么,就立刻给他买,毫无节制的给零用钱,轻易的得到想要的东西,却又毫不珍惜。这样的孩子容易养成不正确的金钱观念,追求物质享受。

第四、处处特殊照顾

孩子在家里什么都特殊待遇,吃饭要单独做,好吃的只能自己吃。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有莫名的优越感,变得自私自利,认为自己有特权,缺乏同情心,认为别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

第五、经常跟孩子做交易

孩子不吃饭就说“吃饭饭给你买玩具”,孩子大吵大闹就说“你不闹等会我给你买好吃的”,总是一些小利益,去换取孩子的“听话”使得孩子不明事理,还学会了怎么得寸进尺。

第六、包庇孩子的错误行为

孩子做了错事,不舍得管教还总是帮孩子找借口这样的孩子容易变成“熊孩子”没有规矩,在家里你可能感觉不到,但在外人面前受入嫌弃,等到了学校出了社会,早晚都得吃教训。

第七、生活作息不规律

任由孩子睡懒觉、熬夜、贪玩、对孩子的生活娱乐作息没有严格的规定。这样的孩子生活懒散。学习不自律、缺乏上进心、做事也是得过且过。

第八、过度的关注

一家人时刻都要围着他转,还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把孩子当做“小王子”“小公主”。这样会让孩子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

第九、过分保护

为了孩子的绝对安全,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不让孩子单独玩,不给他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不让他单独接触这个社会,时刻不能父母或老人一尺。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没有自信,养成依赖心理。

第十、过于担心

孩子不小心摔倒,本来没什么大事,父母却大惊小怪。尤其是老一辈人心疼孩子,生怕孩子有任何的危险。这样的孩子容易敏感、懦弱,遇到困难很容易就退缩。

溺爱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1、 影响孩子交往观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家庭之外的人交往时,受这种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往往不会换位思考,甚至将自己置于关系链的顶层。

2、 孩子自理能力差

孩子总不能在家长的庇护下生活一辈子,在需要自己撑起一片天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连最起码的家务都不会做,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走向成人世界的过程就会坎坷很多。

3、不知感恩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会认为家长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也丝毫不会换位思考。在家长需要自己的时候,甚至会觉得“累赘”,更不要说尽心尽力孝敬长辈了。

溺爱孩子的行为如何纠正?

1、平等对待:不要给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要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是平等的。比如告诉孩子要学会分享,孩子如果有兄弟姐妹,就要做到人人平等,且引导他们互帮互助,相互分享。

2、不要轻易满足要求: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能轻易满足。孩子撒娇要家长买玩具,家长不能爽快答应,反而可以跟他提条件,例如一个月内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应买给他。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避免隔代溺爱:生活中,很多父母并没有那么溺爱孩子,反而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一辈人非常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借着他们的保护伞进行撒泼,形成“自我中心意识”。所以父母一定要跟老一辈人说清楚,杜绝溺爱现象。

4、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一般孩子到达一定年龄便有了自主意识,比如想要自己穿衣服,想要自己吃饭,想要自己走路等,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