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家庭教育帮 | 专业的家庭教育问答平台

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帮 >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怎么教育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怎么教育

时间:2024-04-13 16:18 阅读:183
  •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怎么教育

    邻居家的孩子就是这种“讨好型人格”,极度缺乏安全感,过于考虑他人感受,只会一味迎合别人。这个孩子很少笑,能明显感觉到他活得很累,从前和他聊过几次,发现他也总是很迷茫,非常不了解自己。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总是会如履薄冰,小心谨慎的生活,甚至时间久了,孩子的心理还会出现问题。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怎么教育?

    1、帮助孩子会说“不”。

    对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说“不”不是意味着今后就不和对方打交道了,而是告诉对方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学会了说拒绝,其实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同时让对方也尊重自己,双方重新回到平等的局面开始对话。合理地说“不”并不会伤害对方,这一点家长要让孩子知道。

    2、给予孩子爱和信任。

    父母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安全的保护伞。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把无条件的爱和信任给予孩子。父母的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这样孩子才能够爱自己,成为身心健康的孩子。

    3、从小引导孩子主动提出需求。

    在孩子还小时,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有些无关原则的事情,家长可以主动引导孩子自己提出来。比如,放假想去哪里玩,是逛商场还是到公园?挑选衣服时,对于颜色孩子是怎么想的?只有孩子敢于开口讲出自己的喜欢和需求,今后面对同伴时,才有胆量将拒绝说出口。

    4、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意愿。

    父母爱孩子,就要允许孩子成长为自由、快乐的模样,让他们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父母平时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进行长期的高压和专制,不要试图干涉孩子的自由、掌握孩子的人生,让孩子勇敢地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事说“不”。

    5、小事上锻炼孩子做事果断些。

    行事犹豫也会助推孩子形成讨好的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养成果断的习惯,比如到超市购物时,面对两种差不多的商品,就让孩子在几秒钟之内做出选择,选定了,就不后悔,避免养成瞻前顾后的习惯后,遇到大事就不易处理了。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1、不敢主动表达意见,喜欢附和他人。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很大的一个外露表现就是比较畏缩胆小,遇到事情总是不敢主动表达,更不敢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他们更多的时候喜欢躲在角落里静静地观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排除一切他们认为的风险之后才好迈出第一步,更多的时候喜欢附和别人的意见,缺乏积极主动思考性。

    2、喜欢察言观色,敏感自卑。

    如果父母比较强势,家庭生活氛围比较紧张,孩子一直生活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就很容易形成察言观色的性格。因为孩子一直要担心自己的哪句话或者哪件事没有做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从而被父母责罚。察言观色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体现,孩子无法控制外部环境,只能提升内在自我来寻求自保。

    3、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神,故意躲闪。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表面看似好说话,被人俗称“老好人”,实际上是孩子的内心很敏感脆弱容易受伤。当对方表达意见的时候孩子根本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神,故意寻找机会躲闪。

    02-20 08:52 查看全文>
  • 讨好型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孩子在小时候,很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因为孩子本身太弱小了,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小愿望,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当孩子获得的东西太少时,就容易这样。想要改善孩子的性格,家长要对孩子多些鼓励。

    讨好型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一、避免专制的教育方法。

    有些家长给孩子规划了道路,只要发现孩子偏离了自己的轨道,便马上惩罚孩子。父母对孩子的严厉要求,会让孩子有所进步,但是,也会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变得懦弱胆小。想要让孩子勇于担当,勇敢的去面对困难,就要给孩子独立选择和克服困难的机会。同时在他们努力的时候,也不要去打击孩子的自信,以免孩子内心受挫,逐渐没有了积极性。

    二、不要给孩子增添负担。

    父母对孩子百般照顾,是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有些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总是会多说一句这样的话,“我这样辛苦的工作是为了谁呀?还不是为了你,你就不能听话懂事一些嘛。”有的时候家长这样的表达常常会让孩子觉得内疚,一些孩子在这种环境当中会逐渐变成讨好型人格。所以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既要注意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三、多鼓励少批评。

    责备和批评这些负面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适当的批评可以督促孩子,过度的批评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当父母鼓励孩子的时候,它将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情绪,孩子得到适当鼓励,也会得到自信,这时候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会比一味的批评更恰当。

    四、培养孩子自主思考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允许孩子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不是父母的傀儡,只有通过尊重和关怀才能激发孩子的潜力。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自由舒适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学会提高自主思考能力,欣赏自己的人生。

    五、给予孩子爱和信任。

    父母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安全的保护伞。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把无条件的爱和信任给予孩子。父母的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这样孩子才能够爱自己,成为身心健康的孩子。

    讨好型的孩子的表现哪些?

    一、对他人的要求不懂拒绝。

    当面对自己很难做到或者对自己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要求不懂得说不,不愿意拒绝别人的请求是讨好型人格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害怕拒绝后对方感到不开心进而不喜欢自己的心理,使得讨好型人格的人在情感关系中处于不平等的位置。

    二、习惯于取悦别人。

    讨好型人格使人更加倾向于取悦的行为表达,过分的注重给他人带来的愉悦感,而忽视自我的情绪感受。在关系处理中,渐渐的把取悦他人作为行为发生的标准。

    三、过分的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

    讨好型人格的行为表达较少的会去考量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喜欢,所有的衡量标准以是否在他人眼中看起来是否是完美的。对他人的看法和评价非常在意,而自己对自身的认可却处于模糊的状态。

    四、总是藏匿自己的感情。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在外面别人是感觉不到他不开心的。但是每当他自己在玩或者是自己自己的时候,他可能就会感受到内心的孤独和失落,他们有很多都是很自卑的

    五、给别人的永远是微笑。

    用笑来掩饰自己的不满,这也是一种本领了,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可能看到谁都是笑眯眯的。他们的表情管理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变化。他们觉得,只有自己微笑,别人才能够接纳自己。

    10-05 09:59 查看全文>
  • 12岁男孩子叛逆期怎么教育

    你好,这位宝妈。从亲子关系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特征,0-3岁拽着走、3-6岁拉着走、6-8岁推着走、8-10岁看着走,10岁之后望着走。12岁的孩子出现叛逆是正常现象,再加上孩子幼儿期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缺少父爱母爱,因此现在家长管起来就会遇到他们的反抗。对于你来说,目前要做的事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孩子的成长与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当孩子慢慢接纳了你,教育起来就会很顺畅!

    12岁男孩子叛逆期怎么教育?

    1、尊重孩子,对个性兴趣表示宽容与接纳。12岁的儿童,应该会有自己一些初步的生活习惯与偏好,如果是正常喜好,要予以尊重与理解。比如孩子喜欢变形金刚,喜欢漫画书,我们不要强加职责,或觉得影响学业,要保护她的兴趣。

    2、对孩子表示信任。少给孩子一些呵斥,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孩子自己支配,鼓励孩子参与社会交往;无论在决定什么事情以前,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家人共同商量,最后拿出意见,共同实施。

    3、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改善亲子关系。尝试去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偏好,也成为该内容的初学者,通过与孩子交流、询问、探讨,让孩子感受到你对她的理解,你跟上了时代的节奏,你们更容易成为好朋友。

    4、当孩子心情烦躁的时候,不要直接对孩子进行训斥和责怪,先对孩子保持冷静的态度,悄悄的观察,等孩子心情稍微平静的时候,再进行侧面的咨询和切入,以老朋友的心态跟孩子沟通交流,消除孩子的烦恼和暴躁情绪。

    5、制定家庭奖惩制度和赏识教育。每次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父母做一个小小的提醒和登记,每周做一次统计,告诉孩子本周情绪不好的几个阶段,告诉孩子下周一定会更少的,不断的克制自己,提高自己。

    6、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独立性的重要一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尝试去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学会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

    7、成为孩子的榜样。最重要的是,作为家长,我们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的行为举止、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会深刻地影响孩子。在叛逆期,孩子对父母的榜样有更高的敏感度,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他们。通过做好自己,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更能够影响他们积极发展。

    12岁男孩子叛逆期会出现的表现:

    1、对学习的漠不关心。

    一些男孩会在青春期开始对学习变得不感兴趣,他们可能会变得很懒惰,对于学校的事情漠不关心。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心智和身体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压力增加,学习任务也变得更加繁重。

    2、反抗和挑战权威。

    叛逆期的男孩可能会开始反抗和挑战家庭和学校的权威。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听从规则和指导的行为。这是他们追求独立性和自主权的一种方式。

    3、情绪波动大。

    在叛逆期,男孩们的情绪会变得非常不稳定,他们可能会突然变得很兴奋或者很消沉。这是因为在青春期,男孩们的荷尔蒙水平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大脑也在发生变化,使得他们更加情绪化。

    4、社交媒体变化。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孩子开始频繁上传一些带有叛逆意味的图片、文字,或者把自己的恼怒情绪公之于众时,这可能是他们试图通过网络寻求认同感。

    12岁男孩子叛逆的原因:

    1、不合理的家庭教育。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对事物认知增强,如果父母还是在平时教育中过于严厉,不合理的家庭教育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抗,从而产生叛逆心理。

    2、各种压力无法得到释放。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不顾孩子感受报各种补习班,父母又忙于工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不在身边,孩子的压力无法释放长此已久就会出现叛逆。

    3、心理需求增加。

    孩子对新事物的探索以及追求会随着人际交往扩大而增加,孩子好奇心的增加,就会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若是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孩子对立情绪,也就会产生孩子的叛逆心理。

    04-13 16:18 查看全文>
  • 两个孩子老是打架怎么教育

    孩子出现争抢玩具的时候,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家长不必担心,这是孩子开始产生了自我意识,想要把东西占为已有,这是很明显的私有意识,孩子已经开始区分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开始构建自我。这个年龄的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已想玩的东西,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通过“占为私有”来体现这个东西的“所有权”,这种行为也是儿童自我中心主义发展的结果。

    两个孩子老是打架怎么教育:

    1、如果两个孩子仅有一个玩具,那么可以固定时间,让两个孩子轮流玩。现个孩子在家长的指导或监督下,能够轮流地玩,是最佳的方法。

    2、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玩具最好一人一个,不偏不向,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玩具,另一个孩子眼巴巴地瞅着,相信,家长心里也会不舒服。

    3、还有一种比较“强硬”的方法,就是谁都别玩,不打不闹了在玩,打架争抢的后果就是谁也玩不成。

    4、给孩子讲一些能体现兄弟姊妹之间相亲相爱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教育。

    5、在争抢的过程中,两个孩子肯定是一个强势些,一个弱势些,不能仅靠直觉,就片面地袒护其中某个孩子,这样的处理问题方法对于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公平。

    6、这是孩子心智发展的正常过程,家长不能心急气燥,不要强迫某个孩子做出“牺牲”或“让步”,切勿强迫。

    7、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就要先让孩子体验到合作的快乐,让两个孩子共同玩一样需要合作才能玩成的东西,这样,在玩的过程中,通过孩子之间交流和互动,来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或自私心理。

    两个孩子的家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争执,特别是年龄相差的越小,矛盾越大,那么,家长面对争抢的两个孩子,要随机应变,使用好方法,就能快速地“解决战事”。孩子之间争抢玩具是正常的,几乎没有小时候不争吵打架的兄弟姐妹,天性使然。做父母的必须摆正自己的态度,不能够偏袒任意一方,要公平公正的对两个孩子进行教育。

    04-13 08:00 查看全文>
  • 上课捣乱的孩子怎么教育

    有些孩子往往会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因为总是在上课时捣乱、不听讲、搞小动作,甚至于影响其他小朋友听课。老师和家长们也是常常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办?

    上课捣乱的孩子怎么教育?

    1、生活要规律。

    小孩子生活规律才能精神集中。上课捣乱往往是精神不够集中,暂时没有适应和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家长要引导小孩子按时吃饭、按时休息、按时功课,这很有必要。

    2、因材施教。

    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要因材施教,并要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客观的分析。要耐心的对调皮孩子做思想工作,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要一味的使用高压手段,以免孩子产生口服而心不服的强烈逆反心理。

    3、要跟老师沟通。

    孩子上课爱捣乱,跟大人刷存在感是一个性质。家长跟老师沟通,不时向孩子提问,使小孩有存在感,读书会认真很多的。

    4、规则教育。

    家长要给孩子灌输规则意识,通过一些童话故事,榜样的力量来鼓舞和激励他们,当然也应辅以一定的惩戒手段。“养不教父之过”,养和教是一个复杂而劳心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站着的是睿智的父母。

    5、家长要多些耐心。

    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应该提倡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教育孩子,不能幻想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要有耐心。

    6、多些关注。

    更多的关注孩子,并学会适当的表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些爱闹的小孩,他闹其实是想引起他人注意,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在他做的比较好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予适当、适时的有效表扬。

    04-13 07:59 查看全文>
  • 六岁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怎么教育

    孩子不听话,很大原因是孩子认为大人发布的命令“不正确”,那我们就要换一种方式,变换成孩子能理解的引导式,用孩子能理解或者熟知的案例或者动画片的角色,让孩子明白你说的对,达到听话的目的。

    六岁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怎么教育:

    1、应该多一些沟通和交流,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然后对于孩子的想法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鼓励,尤其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鼓励孩子积极的去为自己的生活奋斗。

    2、可以适当地和自己的小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独立,而且缓和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关系。

    3、也可以多一些陪伴,尤其是陪伴孩子去旅游,出去散步,读一读书等等,这些都能让亲子关系比较和谐,缓解孩子不听话的问题。

    4、给予足够理智的爱和耐心,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所有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自然是给予孩子最多的爱,但这个爱要是理智的,有界限的,不能让孩子为所欲为。最后,成人的世界也有很多烦心事,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垃圾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5、要知道孩子活泼好动,不听话是正常的现象,这年龄特别听话,反而我觉得不太正常,所所以作为父母,首先你要做的就是端正心态,我告诉你,小时候活泼,顽皮的孩子,长大了,才容易有出息,学习成绩才好才聪明,所以我们要我们的家长不要以一个自私的想法来考虑这个问题!孩子顽皮点是好事!

    04-13 07:58 查看全文>
  • 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怎么教育

    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会把父母的无私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孩子不会觉得父母辛苦,不容易,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一个自私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中取得成功的。

    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怎么教育?

    一、不能过分溺爱孩子。

    家长不能迁就孩子,不能过分支持、过分保护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要有原则,不能迁就和溺爱。孩子的要求要合理满足,不合理一定不予满足。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作用,父母的首要任务是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良好榜样,以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孩子。

    二、知获取要付出。

    就算家庭经济好,也不要只把孩子置于享受当中,要让孩子知道,欲望要与义务对等,不要只想着享受。家庭聚会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家长要教会我们的孩子要懂得尊重长者,要懂得关心别人。妈妈在做家务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让孩子也上前学学,适当的家务会让孩子对劳动和付出有相应的概念。孩子知道劳动不易,在之后的生活中特殊的要求也就会有所思考。

    三、对孩子实行奖励制度。

    很多孩子自私还体现在小气这方面,而且横行霸道,所以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孩子心性的锻炼。可以让孩子学着做家务并给予一定的零花钱奖励;又或是让孩子学会照顾一只宠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牵挂和顾虑,学会照顾宠物,也会将自己的零食留一口给宠物吃,养只小猫小狗是最能锻炼孩子不自私、会分享的方法。当孩子每进步一点的时候,家长要言明哪里做得好,并给奖励进行鼓励和表扬。

    四、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家长在教育中也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看望家里的老人,让孩子从家长孝顺老人、照顾老人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此外,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家长应适时对他人的付出表示感谢,同时自己乐于帮助他人,并且鼓励孩子也这样去做。

    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有哪些原因?

    一、过于包办。

    有些父母真的特别会为孩子操心,事无巨细,都为孩子提前准备着,孩子平日里都不用动脑,更不用动手,孩子过惯了这样的日子,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了,当长大到一定年龄后,父母稍有一点服务不周,他会理解吗?当然不会,他会认为自己的不舒坦是父母造成的,这时估计只有责怪和怨恨了。

    二、平时过于骄纵。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父母恨不得倾其所有去呵护,去满足,平时连大声说话都不舍得,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总是觉得还只是一个孩子,就一笑而过。孩子平时与别的小孩发生矛盾,都是别人的错,在孩子面前是非不分,都是别人的过错,这样过于骄纵的孩子,长大后如何会心疼父母呢?

    三、家长没有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早期的教育都来源于家庭,来源于父母;如果父母对待身边的亲人,对待自己的父母,是怨恨的,是埋怨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父母,他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忘了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04-13 07:58 查看全文>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