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家教百科 > 家长书单

小孩教育书籍推荐

家长书单2023-05-27 15:43:06

身边很多新手爸爸妈妈缺乏经验,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父母除了从身边人身上吸收教育经验外,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专业的教育书籍,从中找寻答案。

小孩教育书籍推荐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我们总觉得孩子可以做得更快、更好,可事实上孩子不是一个需要高效处理的项目,而是需要建立情感关系的人。作为心理治疗师作者用儿童心理学力量,围绕家庭成员关系,讲述如何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给读者进行心理治疗,让父母回看过去育儿经历,并思考过去是如何影响现在和孩子的关系的。比如,会帮你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了你的亲子教养方式;学会处理自己与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在和谐的关系中成长;打破恶性循环,避免把你以前吃过的苦复制到孩子身上。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

我们要不要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不同家长的标准不同。但每个家长,一定希望能培养一个美好的孩子。建立孩子的感官抽屉,给孩子买70色画笔,而不是12色,定期更换不同的餐具,用餐时所说食物的状态……作者山本美芽认为审美力就是感知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能陪孩子看向世界更深处。

通过提供超实用的tips,作者将美育融入日常,告诉父母们美感和好品味并不遥不可及。带孩子倾听风声雨声,寻找能代表自己心情的颜色,这些不耗费心力的事情,在培养孩子丰富感知力的同时,也让亲子时光变得温暖愉快。

《最喜小儿无赖:一个北大博士妈妈的育儿手记》

如果每天都能为孩子写篇日记,等孩子长大了这一定是最棒的“礼物”。一个接一个的平凡日子,串联起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北大文学博士费冬梅6年来每天都会将她对儿子的教育观察记下来。从刚出生到孩子六岁,费冬梅在这部年轻母亲记录儿子成长的著作中,记录了孩子生活点滴,特别是在语言发展方面,基于孩子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从童话故事、绘本到诗歌,一步步引导儿子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孩子对文字的敏锐感觉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悟。书中提到了很多3岁前她和孩子一起编故事的案例,3岁以后她和儿子又进行大量的绘本共读案例。她虽无意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文学家”,却对孩子的文学启蒙意义深远,这些经验也为父母们提供了文学教育实践。

《正面管教》

这本书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很多博主通过这本书延伸出了很多课程,一个系列课程就要几百、上千块钱。

这本书的作者是简·尼尔森,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书的主要核心就是和善而坚定,和善指的是不要批评孩子,更不要从言语上打压孩子,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父母的爱;坚定是指给孩子建立规矩,不纵容孩子的行为,给孩子设立行为边界。

听起来很简单吧,但其实在生活中能做到和善而坚定是件挺难的事情,作为父母经常在严厉与骄纵之间摇摆,而把自己放在中间的位置上却很困难。好在书中作者也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正面管教的方法和工具,便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这项技能。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好,你就已经向成功的父母跨向一大步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严格来说,这本书并不是育儿书,而是一本心理学的书籍。这作者是罗伯特·戴博德,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这本书中用了《柳林风声》中几个可爱的主人公,将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知识娓娓道来,在得抑郁症的蛤蟆先生经过10次心理咨询后,逐渐拨开迷雾,认识自己,化解自己情绪的过程。

读这本书,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我们会逐渐明白自己现有的状态,以及现有状态的前因后果,深刻的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如何被影响的,而自己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孩子,对教育很有启发。

每一个人都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有能力摆脱原生家庭的羁绊。“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有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这本书在治愈你的同时,也能让你解开束缚,给你的孩子带去更多前行的力量。

每一个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可以有些时候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育儿路上父母很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不良示范

父母自身的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果父母存在不良的行为或者态度,比如暴力、吸烟、酗酒等,孩子可能会模仿这些行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良好行为和态度的榜样,并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

过分溺爱

有些父母会过分溺爱孩子,给予太多关注和物质上的满足,甚至不顾一切地迁就孩子的需求。这样容易让孩子变得任性、自私,并且缺乏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父母应该适当地给予孩子关注和支持,但也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

过度干预

父母可能会在孩子的生活中过度干预,比如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社交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甚至可能会代替孩子做出决策。这样做容易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但也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

忽视情感需求

父母可能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比如缺乏陪伴、理解和支持等。这样容易让孩子感到被忽略和不被重视,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过度严厉

有些父母可能会过度严厉,对孩子要求过高或惩罚过重。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沮丧或者反叛情绪。父母应该适当地设定规矩和纪律,但也要考虑到孩子的个性和年龄特点,采取渐进式的教育方式。

最后,给各位父母推荐一些教育孩子的著名方法:

第一: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第二: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第三: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第四: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第五: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