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家教百科 > 家训家风

家风家训家规精编版

家训家风2023-03-18 16:21:47

无论是孟母三迁,还是岳母刺字,其中都体现着家风家训良好传承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孩子在家规严明的环境下成长时,行为也能得到更好的约束。这样的话,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形成好的品行和习惯。

家风家训家规精编版

1、诚实守信,开明勤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2、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

3、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4、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5、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6、学会放弃,懂得珍惜。

7、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8、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0、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

11、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12、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

1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14、遵从父母教导,孝顺双方父母,感恩对方付出,珍惜幸福生活。

15、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

16、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

17、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

18、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9、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

20、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提起家风家训,就一定要看看古代这几位名人的家训,写满了治家的智慧:

欧阳修《诲学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欧阳修有四个儿子,分别为欧阳发、欧阳奕、欧阳棐、欧阳辨。这是欧阳修写给次子欧阳奕的,希望儿子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修养。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欧阳修本人能成大才,就与母亲的教化密不可分。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非常贫苦,但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对儿子的教育却没有落下,以“欧母画荻”的故事被后世传颂。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诗是陆游在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写下的“教子诗”。子聿(yù ),是指陆游的小儿子。

陆游是一位负责任的父亲,一生给孩子们写过一二百首诗,其中又有一半是写给子聿的。光是《冬夜读书示子聿》就一口气写了八首,上面这首是流传千古的第三首。

陆游一生勤学不辍,这年冬天,他在寒冷的夜晚,还一如既往地在书房,啃读诗书。心有所感下,他挥笔就将自己的切身经验如实地告诉了小儿子子聿:做学问就要不遗余力,既要勤奋苦读,又要参加实践。

朱熹《朱子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现今流传有两部被称为《朱子家训》的作品,一为宋代大儒朱熹所撰,二为明末清初理学家朱用纯所撰。

朱熹撰着原名《家训》,朱用纯撰着原名《治家格言》,在流传中被称为《朱子家训》,以至于误传为朱熹所撰。

《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给同族人写的一篇短文,全文300多字,简洁明快,力透纸背,凝结着他一生所学,用通俗语言作了阐释和说明。

全篇体现出了自古以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理念,精炼地涵盖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个人在家国、言行、情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

家风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虽为无形,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这里还有几个家风小故事,分享给各位家长:

曾子杀猪

《曾子杀猪》是出自书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上的一个关于历史经典家风故事,成为言传身教的典范。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曾子的妻子有一次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当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说到只不过是开玩笑的话。曾子却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你这次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会再不信任你。说完这句话,曾子就把猪杀了。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祖昌教孙

南北朝时期的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因长期被骂,孙子越来越讨厌读书。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告诫儿子说到“他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于是,祖昌带着孙子拜访了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了很多天文知识。这个孩子后来的成就大大超过了祖辈和父辈,他就是祖冲之。这则家风故事说明,要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施教者(教师和家长)应该循循善诱,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出来,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曾国藩家训

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曾国藩家训的故事。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是社会公众一致认可并极力推崇的。他一生戎马倥偬,但对子女、对家庭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曾国藩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还强调“和以治家”,更是以此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最让人熟知的便是曾国藩的家书,其家教、家训基本都体现在他写的家书中。他前后写了一千余封家书,事无巨细,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他独特且朴实的治家育人理念。他对家人的教育与训诫让他的家族受益匪浅,后人都十分赞赏他的治家方略,直到现在,众多家庭仍然在学习与践行他的家训。

孟母三迁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最著名的人物,在完善儒家的学说方面,孟子的贡献非常的大,但是孟子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的热爱学习,这都归功于他的母亲逐步教化的结果。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依旧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这回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于是孟母安下心来,认为这才是孩子该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这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给孩子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不惜三次迁居,这才成就了旷世大儒……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