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家教手册

家长如何帮孩子填报高考志愿

家教手册2023-03-18 16:19:54

高考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好成绩,后续的志愿填报也非常重要。大多数刚参加玩高考的孩子缺乏社会经验,对高校和专业也不太了解,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是满头雾水,很容易浪费掉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好分数。家长这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志愿,这近乎决定着孩子未来人生的方向。

家长如何帮孩子填报高考志愿

了解政策,厘清志愿模式。

填报高考志愿前,家长和孩子应先了解志愿填报模式,搞清楚批次设置、志愿设置、投档办法等相关的信息。目前,志愿模式可分为两大类: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两类志愿设置的投档原则是不同的,我省绝大多数批次施行的是平行志愿,只有艺术类第一、三、五批和提前批部分院校施行顺序志愿。

着眼长远,努力设计学涯规划。

不同的学校,给孩子的平台是不一样的,从学校层面来说,985、211、双一流等招牌还是要考虑的。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院校好坏的区别,纯粹是考试院在录取时根据院校录取分数划分出来的。有的院校在这个省参加本科一批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本科二批,有的院校去年在本科二批,今年就可能调整到本科一批,甚至有的院校部分专业在本科一批,部分专业在本科二批。根据孩子的模拟成绩以及大考成绩,准确的定位在全省的排名,划出孩子正常发挥能考上的大学。然后深入了解这几所大学的情况。

以兴趣为前提,结合就业情况填报。

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大多数高考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由于高中生对社会缺乏长远性和发展性的认识,对于兴趣和工作的认知容易混淆,这时就需要父母对其进行指导。“父母还是要首先尊重孩子的兴趣,再结合就业情况、长远发展等来帮助孩子选专业。”

报志愿时,父母若把握不好角色定位,今后可能会被孩子抱怨——若不顾孩子本人的兴趣,大学期间,孩子可能出现自暴自弃、放弃学习的情况;若只考虑孩子兴趣,忽视了专业以后的发展,当孩子出现就业问题时,也可能抱怨父母没有做好指导。

当小孩的意愿和父母产生分歧时,如何解决?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要让他们分清什么是兴趣什么是事业,尽管有的人以兴趣为事业发展得很好,但对于多数人来说,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市场需求来选择专业会少走很多弯路。

高考志愿很难百分百满意

几位“高考过来人”都表示,除非高考分拔尖,否则在填报志愿时总是会有纠结的地方。

“我高考时的分数可以勉强上一所综合实力更强的大学,但是只能选择不太好的专业,所以我放弃了那所学校,选了现在的学校和专业。”小林今年大三,她说这样的决定是她对比过城市、大学、专业之后做出的,父母也愿意遵循她的意愿,所以填报志愿时并未和父母意见不合。

已经本科毕业的小陈则说,她当年填志愿并不顺利。小陈是2012年参加高考的,成绩不错,可以上一所省内的985大学,但选专业时,她却“胳膊拧不过大腿”,听从父母的意见填报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我当时很想进入我们学校的金融专业,不过那是学校最好的专业,往年分数也比较高,爸妈怕我上不了。而且,他们认为,相对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以后更好就业,就让我选计算机。”

小陈表示,以她的分数,当年是可以博一下金融专业的,而且,她并不喜欢计算机,在四年大学期间,多数时间她都觉得无趣又吃力,综合成绩并不是很好。如今研究生在读的她,坦言以后找工作相对会更容易,但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开心地工作。

实际上,更多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不是学得开心与否,而是就业情况。2013年参加高考的小胡成绩被她形容为“有点尴尬”,上更好的大学比较悬,但上下一档的大学又有点“亏”,为了求稳,小胡选择了往年分数线远低于自己成绩的一所大学,并且报读自己喜欢的英语专业。

如今大学毕业的小胡对于当年的这一决定很后悔:“父母没给我什么意见,只说让我自己决定,选喜欢的就好。可那时的自己考虑得不够长远,没想到就业问题。我虽然喜欢英语,但当时没有了解到大部分的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情况都不太理想。”

那么,到底是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时,对于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家比较纠结的。毕竟不是谁都能上“双一流大学”的。

到底是选一流的大学二流的专业,还是二流的大学一流的专业,这是经常碰到的问题。

有不少学生为了选择一个热门的专业,而放弃名牌大学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二流大学,结果毕业后发现,名牌大学才是找工作时的“敲门砖”。选学校和选专业到底哪个优先,有专家建议:

如果是有实力的高分考生,肯定是两个都要同时选,既要选好学校,又要选个好专业。

如果是中等成绩考生,那就要以学校优先,尽量选一个知名度高,有实力的学校为前提。

如果是分数稍低的考生,特别是大专类的考生,就要以专业为先,选择专业好的,专业强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有利于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就业压力相对会小一些。

最后,到底什么专业才是好专业呢?

这里有3个答案,帮助各位家长和孩子避坑:

1、高薪专业就是好专业。

“高薪”对应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吗?

既有“前途”也有“钱途”,是很多家长给孩子选择专业的标准之一,他们经常会参照网上的一些“高薪职业排行榜”,以职业定位来筛选专业。

虽然我们也鼓励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将职业作为考虑因素,但仍需提醒家长的是,专业不完全等同于职业,不一定是大学读了什么样的专业,未来就会故什么样的工作。

在实际就业中,当今社会上能直接从事和自己在大学所学专业对口工作的人并不多,能一次就业就到位的人也不多。

专业与职业联系紧密的多是工科类专业(如土建类、航空航天类)和医学类专业,即便是这些专业,对口率达到40%就已经是非常高了,大部分专业的职业定位是模糊的。

2、就业率高就是好专业。

不得不承认,上大学选专业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填报高考志愿是否要考虑就业因素,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用“就业率”来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时,我们不能仅凭就业率的数字高低来做判断。

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毕业生,需要拿到用人单位的报到证才算是就业了,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口径比较宽泛,无论学生是打算自主创业还是将来做自由职业者,只要学生离校时向学校提供了一个今后的就业去向,都被视为就业率的统计依据。

随着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也持续增加,很多大学把考研人数也计入就业率中,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隐性就业”。

因此大学统计出来的就业人数里,不仅包括实际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还包括考研、出国留学、自主创业以及灵活就业的人数。

这个就业率数字并不能代表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实际情况,与人们对各类专业就业率的实际定位也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考生和家长在参考就业率数据时,还需要注意到:

并非某所高校的就业率高就代表着这所学校所有专业的就业率都高;并非统计出来某个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就代表这个专业在任何一所学校的就业率都高;并非某个专业有了高的就业率,就代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很高。

3、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

“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现在什么专业最热门?”每年都会被无数多的家长和考生问。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来选填高考专业的考生和家长是非常多的。所谓“热门”专业,也就是那些家长关注度高、考生报考热情度高的专业。例如:金融、外贸、财会、计算机等,多年来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之所以受到考生家长青睐,主要是因为考生和家长认为其就业率比较高,对应的就业行业环境好、待遇高。

但在实际招生过程中,“热门”专业受热捧的原因更多是招生计划数引起的。因为全国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以上专业,招生计划数如此之多,必然在报考人数上蔚为壮观,俨然“热门”。

“热门”专业的招生计划数远远多于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就只能是部分人的“热门就业”。

热门专业不等于高就业率,而且热门的专业也并非一成不变,以前师范类专业一直是传统“冷门”,很多人不想当老师,不愿意报考师范类,但随着近年教师待遇的提高加上职业的相对稳定,已经开始有很多考生争相报考师范类专业。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3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