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育儿新知

打骂的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育儿新知2024-04-19 17:46:53

没有人会喜欢别人攻击自己,更何况是最亲近的父母,所以请各位有打骂孩子行为的家长及时住手。想要孩子健康的成长,家长就应该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打骂教育。而科学的教育方式需要家长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时间来掌握的,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做到这一点。

打骂的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1、自暴自弃:经常被责骂或挨打,孩子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2、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3、导致暴力倾向: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骂孩子,会导致孩子认为打骂可以解决问题,从而以后走向社会,也会投射这种不好的行为方式,影响孩子一生。

4、引发讨好型人格或者回避型人格:骂孩子会形成不安全依恋关系。这种不安全依恋关系,会使得孩子以后变成讨好型人格或者回避型人格。

打骂孩子的家长的错误问题:

1、家长心智不成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低

父母请认真的想一想,当你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或受气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将心中无处释放的怒火转移到孩子身上,冲孩子发火?你就像一颗小炸弹,一点就着。恰巧你的孩子有些事情做的不好,或作业写错了,他就成功把你点着了,你就会打着管教孩子的由头,迁怒于孩子。这根本就是你的错,不是孩子。说明家长心智不成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极低。

2、不去主动学习育儿经验,刻意沿用上一辈管教孩子的方法

有家长会说“孩子,不管我打你骂你,我都是第一次做家长,望你能原谅我”但是这能成为你做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母亲的借口吗?现在信息那么发达,只要你乐意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就一定能做到,你只是不愿意去主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如果这类家长的老一辈正好奉行棍棒教育,你会非常乐意,还会为自己开脱,“你看,我的爸妈们就是教育我的,我不也是好好的吗?”。

3、不喜欢动脑筋,有思维惰性,认为打骂的方式“简单粗暴又有效”

就像鱼儿喜欢生活在自己熟悉的水域一样,人也喜欢重复自己习惯的事情,这样最安全最轻松。并且很多人吹捧“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为你用这种“简单粗暴又有效”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每次孩子出错你就打骂他,小孩子会乖乖听话,你也乐在其中,但是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寻找一种温和的方式呢?换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打骂孩子的家长要怎样改变自己做出正确的教育?

1、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2、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3、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4、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5、设立规则和计划

无论孩子的学习还是生活,父母都应该帮助他设立规则和计划,并且坚定地执行。小的时候遵守规则,长大后也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规则中。当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时候,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制定计划,让孩子按照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施中,父母也要参与进来,及时地提醒和纠正孩子的行为。

6、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

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和善,自律,有责任心的人,首先父母就要做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孩子最大的人,你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里,也会照着去做。父母要做到遇到烦心事,不抱怨,不经常啰嗦孩子,与孩子平和地沟通。不用父母的身份压制孩子。遇到问题时,心平气和,乐观对待。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会对父母的管教理解和接受。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