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家教百科 > 家教故事

名人严厉教育孩子的事例

家教故事2023-03-06 17:05:51

我国是典型的家庭教育,除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缘关系,家族的传承尤其以家风门训为基础,所谓“将门无虎子”讲的便是这样的道理。

名人严厉教育孩子的事例

1、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

钱基博乃是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的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悲伤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在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到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文学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权重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2、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天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社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共舞,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爱孩子的嫌疑。

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社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可谓沉痛之语,意味深长。

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是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3、曾国藩家训

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曾国藩家训的故事。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是社会公众一致认可并极力推崇的。他一生戎马,但对子女、对家庭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曾国藩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还强调“和以治家”,更是以此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最让人熟知的便是曾国藩的家书,其家教、家训基本都体现在他写的家书中。他前后写了一千余封家书,事无巨细,谆教诲,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他独特且朴实的“治家育人理念。他对家人的教育与训诚让他的家族受益匪浅,后人都十分赞赏他的治家方略,直到现在,众多家庭仍然在学习与践行他的家训。

4、祖昌教孙

南北朝时期的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士木工程的高级官员。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因长期被骂,孙子越来越讨厌读书。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告诫儿子说到“他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于是,祖昌带着孙子拜访了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了很多天文知识。这个孩子后来的成就大大超过了祖辈和父辈,他就是祖冲之。这则家风故事说明,要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施教者(教师和家长)应该循循善诱,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出来,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名人严厉教育孩子——左宗棠的故事

左宗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晚清政治家,是一位民族英雄,他与晚清大臣曾国藩等人一同被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著名禁毒大臣林则徐赠予左宗棠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肯定了左宗棠坎坷跌宕却壮志报国的一生,左宗棠也谨记这副对联,将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

左宗棠的民族气节

清朝末年,大厦将倾,风雨飘摇。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经历过空前盛举的康乾盛世之后,在国运走向巅峰之后的清王朝也逐渐衰败。因为当时统治者的盲目自大,一系列类如闭关锁国的政策都是清王朝摇摇欲坠,最终敌不过外国的尖刀、坚船利炮,清王朝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是,每一次王朝的更替,总会有很多爱国人士挺身而出,他们爱国家、有气节、有信仰,肯为国家舍身取义。时代造就英雄,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清末民初,左宗棠挺身而出站了出来,他高喊“救国救民”口号、平定陕甘、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远赴漠北收复了中国新疆。左宗棠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尊崇的民族英雄。

左宗棠去世时说了八个字

1885年,已经病入膏肓的耋耄老人左宗棠为清朝廷上了最后一份奏折,上面写了许多他对当时腐败的清王朝的改进意见,为清朝廷也出了许多富强政策和方针。

“惟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单单这一句话就能充分显示左宗棠赤诚的报国之心,但是势单力薄的他,又怎能凭借着一己之力挽回清政府溃败的局面呢?

民族英雄左宗棠含恨而终,他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八个字“怀恨平生,不能瞑目”之后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人世。直到临死之时,这位报国一生的英雄依然心系中法大战之细则,实在让人心生敬畏。那时的左宗棠深知一个和平强大的国家对于人民的重要性,那八个字“怀恨平生,不能瞑目”直到自己病入膏肓也心系祖国,是对儿女的警示和告诫,其实是对自己想继续报效祖国的遗憾。

至今日,左宗棠已经去世100多年,他的子孙后代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了呢,是否秉承着左宗棠的遗训继续报效祖国呢?左宗棠儿女儿孙众多,子孙满堂,虽然左宗棠经常要务缠身,心系国家,但是对于自己的下一代的管理他是一点也没有丝毫松懈。

左宗棠经常和家里子女保持书信联系,子女们有不明白的问题左宗棠也会通过书信倾囊相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左宗棠身居高位,家中子孙后代无一铺张浪费,都很朴素节约,这与左宗棠细心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民族英雄左宗棠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极为严格的家训,所有左氏宗亲必须遵照家训行事,比如必须做个正直有用的人,要待人有礼不可染上恶习,不可贪玩荒废学业等等。一旦被发现违背了家族规定,左宗棠一定会严格按照家法处置。

左宗棠后代人才辈出

在这种严格的家规和严谨的教育下,他的子孙大部分都是有着和他一样优秀品质和民族气节的人才。左宗棠有一个很疼爱的孙子,却因为交友不慎而吸食了大烟,听说消息的左宗棠大怒,随即要将他押上斩首台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但是被围观的众人给拦了下来,可见左宗棠家规之严厉,家风之规范。

左宗棠一共有八个孩子,从小就给孩子们定下了“读书不为科名”的家训,左孝威是左宗棠的大儿子,孝威学习成绩优异,考取了当地的举人,他也是左宗棠最看好和赏识的一个儿子。然而左孝威在一次去新疆探望父亲左宗棠之后,却因为在当地染上恶疾而与世长辞,令父亲悲痛不已,让人惋惜。

左宗棠的小儿子名叫左孝同,在子孙后代中是最为出名的一个,他曾经担任过省级的一把手,也曾在军队担任要职,还传承了父亲一手漂亮的书法,在左宗棠的后代中颇具声望,也一度担任着左氏宗亲的领军人物引领着大家的发展。

而从左宗棠的第四代子孙开始,他们中便涌现出许多济世救人的医生。例如他的曾孙左景鉴是中国外科的“四把刀”之一,他的医术极其精湛,在中国医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曾为国家许多老领导都做过手术。他也是一个口碑名望很高的人,秉承自己的祖训家传,在自己研究医学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着。

另一个曾孙左景伊是个天资聪颖、极为好学的科研人才,曾经在中国工程院任职,由他牵头发现的左氏定律,一直在行业里一直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为国家添砖加瓦。左宗棠第六代后人左坚则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在生物化学领域颇有建树。

而在左宗棠离世的时候,他的第10个孙子也已经出生了,至今日已经传到了第7代,而在这七代的后辈子孙中,不断涌现出了在各个领域的人才,可谓是人才辈出,现如今他的后代大多都居住于今湖南长沙。虽然他后代中人才有很多,可是却大多都是从事教育或医学,很少有人追随祖上而选择踏入官场。

左宗棠子孙后代秉承家训

左宗棠深知官场的种种,便不希望子孙后代重走他的老路,他留给子孙的家训“读书不为科名”也印证了他的观点,左宗棠的后代也是很少有人走上仕途,更多的左氏宗亲则是悬壶济世,隐退于世中,在中国各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在不懈奋斗。

虽然后代子孙中没有像左宗棠一样的慷慨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但也是人才辈出,而且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着自己的贡献。现在想来,民族英雄左宗棠在九泉之下也很是欣慰吧!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