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学科知识库 > 语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是什么

语文2024-04-12 18:34:1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诗,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色彩的诗,描绘了中秋月夜中相思之苦。全诗围绕题目,将“望月”与“怀远”有机交融,情景相生,韵味深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是什么?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译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赏析1:

“望月怀远”,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更加怀念远方的亲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篇即千古名句,雄浑大气,自然而然的把人带入到望月相思的意境之中,有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轮明月在茫茫的海平面升起,此时无论我们身在天涯海角、远隔千山万水,都在共享这明月下互相思念的美好时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多情的人。遥夜,长夜。竟夕:终宵,即一整夜。多情的人怨恨月夜漫长,整夜不眠都在思念亲人。上一句写了思念的意境,这一句重点写思念,以怨恨月夜漫长衬托相思之苦,实为精妙。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可爱,怜光即可爱的月光。熄灭蜡烛,这怜爱的月光仍照满屋子,因思念亲人无法入睡,披衣到院子里走走,却深感夜露寒凉。“灭烛怜光满”与《春江花月夜》中的“可怜楼上月徘徊”中的意境有些类似,月光是美好的,但对于离人来说,却会勾起相思这情,让人伤感。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不能。盈:满。盈手:双手捧满之意。我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既然无法缓解相思之苦,不如回床入睡,希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赏析2: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诗开头没有直写“望月”,而说在大海的那一边升起了一轮明月,给人们以广阔的想像天地。“天涯”照应题目的“远”;而“共此时”设想对方也和己一样望月,又把两人的距离大大缩短了。景情融溶,十分自然。三四句把“怀远”之情再推进一层,说有情人由于在漫漫长夜里产生哀怨,通宵望月相思。从语气上看,这两句写对方,但似又包括自己在内。五句说在室内赏月,由于将烛熄灭了,觉得月亮更加光明可爱。六句说披衣走出室外,露水浓重,沾湿了衣裳。这两句似只是客观景物的描绘,但暗传出人因相思而不能入寐。最后两句把“望月怀远”之情推上更高一层。晋朝陆机的拟《古诗》

“明月何皎皎”篇:“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说月亮虽然很亮,但却无法用手去拿。这里借用其意说:既然不能捧着满手的月光来赠送你,那还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相会吧。“不堪”句也正如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既不可掇,怅惘之情,自不可免,但结尾骤转顿止,抑而后扬,”梦佳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样写却更衬出”怀远“的真挚、诚恳,感情的热烈执着。

这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清丽婉转。

《望月怀远》相关习题:

1、这首诗的颔联以”怨“为中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的尾联构思奇妙,请就其构思特点及其作用做简要的分析。

3、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请说说你的理解。

4、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

1、表现月圆人未圆时,诗人翻腾的心绪、深厚的感情、诚挚的态度。

2、在非现实的境界中去寻找相会合的时机,以表现出诗人迷离怅惘的心情,同时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含有余不尽之意。

3、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4、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